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山东省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四、研究内容第13页
    五、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述第14-18页
    一、文化的内涵第14页
    二、农村文化的内涵第14-15页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第15页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第15-18页
        (一)为农民群众提供正确的行动蓝图第15-16页
        (二)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第16-17页
        (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第17-18页
第三章 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第18-28页
    一、邹城县概况第18页
    二、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第18-23页
        (一)农村文化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第18-19页
        (二)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19-20页
        (三)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呈现“三新”模式第20-22页
        (四)农村文化产业初步发展第22-23页
    三、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特色实践第23-28页
        (一)开展“儒学原乡 .文化圣地”主题实践活动第23-25页
        (二)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第25-26页
        (三)“乡村记忆”工程有效落实第26-28页
第四章 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6页
    一、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第28-33页
        (一)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第28-29页
        (二)农村文化设施使用率低第29-30页
        (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薄弱第30-31页
        (四)农村文化产业发育不良第31-32页
        (五)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潮流中变异,面临“失根”第32-33页
    二、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33-36页
        (一)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折射第33页
        (二)地方政府思想认识的偏差第33-34页
        (三)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第34-35页
        (四)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第35-36页
第五章 邹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第36-45页
    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第36-38页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主体意识第36页
        (二)发挥政府作用,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第36-37页
        (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第37-38页
    二、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第38-39页
        (一)规范管理,长期监督第38页
        (二)建设农民需要的文化设施第38-39页
        (三)建设特色化农村文化设施第39页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39-40页
        (一)重用农村本土人才第39-40页
        (二)挖掘和培养民间文化能人第40页
        (三)合理配置各乡镇专职文化人员第40页
    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第40-42页
        (一)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第40-41页
        (二)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第41页
        (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第41-42页
    五、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第42-45页
        (一)开展农村传统文化普查调研工作第42页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文保意识第42-43页
        (三)健全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机制第43页
        (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校本课程“活化教材”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
下一篇: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云南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