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2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1、研究思路 | 第24页 |
2、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五)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5页 |
1.1、创新点 | 第25页 |
1.2、不足之处 | 第2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1、新型城镇化 | 第26页 |
2、生态环境 | 第26页 |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 第26-2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1、城镇化理论 | 第27页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3、外部性理论 | 第28-29页 |
4、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29页 |
5、生态安全理论 | 第29-30页 |
二、新型城镇化对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一)Z市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1、Z市概述 | 第30页 |
2、Z市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二) 新型城镇化对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1-36页 |
1、新型城镇化对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增殖效应 | 第32-33页 |
2、新型城镇化对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 | 第33-36页 |
(三) 当前Z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1、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协调 | 第36-37页 |
2、规模养殖排泄物未经处理排放造成严重污染 | 第37页 |
3、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增多造成污染加剧 | 第37-38页 |
4、新型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发展引导不足 | 第38页 |
5、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 | 第38-39页 |
三、新型城镇化下Z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一)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弱化 | 第39-40页 |
1、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落后 | 第39页 |
2、地方政府对农村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和引导 | 第39-40页 |
3、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 第40页 |
(二)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少 | 第40-41页 |
1、地方政府资金短缺 | 第40-41页 |
2、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 第41页 |
(三) 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 | 第41-43页 |
1、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法规缺失 | 第41-42页 |
2、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权益保障不足 | 第42页 |
3、地方政府环保立法缺乏实操性 | 第42页 |
4、农村生态环保费征收制度效果差 | 第42-43页 |
(四) 相关主体环保意识低下 | 第43-44页 |
1、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 | 第43页 |
2、乡镇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 | 第43页 |
3、农业生产追逐短期利益 | 第43-44页 |
(五)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育程度低 | 第44-45页 |
1、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发展面临困境 | 第44页 |
2、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参与度低 | 第44-45页 |
四、改善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45-54页 |
(一) 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 第45-47页 |
1、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制度 | 第45页 |
2、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 第45-46页 |
3、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网络化治理模式 | 第46-47页 |
4、科学规划城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 第47页 |
(二) 加强公众生态文明观念建设,推动其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 第47-50页 |
1、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识 | 第48页 |
2、畅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 | 第48-49页 |
3、巩固公众自主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 | 第49页 |
4、提升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49-50页 |
(三) 充分发挥农村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作用 | 第50页 |
1、积极培育农村非政府环保组织 | 第50页 |
2、支持和引导非政府环保组织发挥作用 | 第50页 |
3、加强非政府环保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 第50页 |
(四) 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辅助作用 | 第50-54页 |
1、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税费制度 | 第51-52页 |
2、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建设 | 第52页 |
3、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第52-53页 |
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 | 第53-54页 |
五、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