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公众人物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5页 |
一、公众人物的概念 | 第8-10页 |
(一) 概念起源—由案例所引起的思考 | 第8-9页 |
(二) 对公众人物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公众人物的分类 | 第10-13页 |
(一) 国内外对公众人物的分类 | 第10-12页 |
(二) 笔者关于公众人物的分类 | 第12-13页 |
三、公众兴趣及其知情权 | 第13-15页 |
(一) 公众兴趣 | 第13页 |
(二) 公众知情权的范围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涵 | 第15-19页 |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念 | 第15-17页 |
(一) 隐私与隐私权 | 第15-16页 |
(二)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一) 公众兴趣性 | 第17页 |
(二) 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性 | 第17页 |
(三) 权利保护范围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 | 第18-19页 |
(一)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权利范围 | 第18页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义务范围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和限度 | 第19-24页 |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体现 | 第19-20页 |
(一) 自主 | 第19页 |
(二) 人格尊严 | 第19-20页 |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度 | 第20-24页 |
(一)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原则 | 第21页 |
(三)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方法 | 第21-24页 |
第四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路径 | 第24-30页 |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制度模式 | 第24-26页 |
(一) 国外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模式 | 第24页 |
(二)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拟采用的制度模式 | 第24-26页 |
二、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26-27页 |
(一) 明确界定公众人物隐私权 | 第26页 |
(二) 加快新闻立法的步伐 | 第26页 |
(三) 个人数据保护立法 | 第26-27页 |
三、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建议 | 第27-28页 |
(一) 适度引入"实质恶意"原则 | 第27-28页 |
(二) 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28页 |
四、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社会途径 | 第28-30页 |
(一) 媒体报导的业界规范及引导责任 | 第28-29页 |
(二) 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