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公众人物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15页
 一、公众人物的概念第8-10页
  (一) 概念起源—由案例所引起的思考第8-9页
  (二) 对公众人物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二、公众人物的分类第10-13页
  (一) 国内外对公众人物的分类第10-12页
  (二) 笔者关于公众人物的分类第12-13页
 三、公众兴趣及其知情权第13-15页
  (一) 公众兴趣第13页
  (二) 公众知情权的范围第13-15页
第二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涵第15-19页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念第15-17页
  (一) 隐私与隐私权第15-16页
  (二)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定义第16-17页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第17-18页
  (一) 公众兴趣性第17页
  (二) 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性第17页
  (三) 权利保护范围的局限性第17-18页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第18-19页
  (一)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权利范围第18页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义务范围第18-19页
第三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和限度第19-24页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体现第19-20页
  (一) 自主第19页
  (二) 人格尊严第19-20页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度第20-24页
  (一)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原则第21页
  (三)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限度的方法第21-24页
第四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路径第24-30页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制度模式第24-26页
  (一) 国外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模式第24页
  (二)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拟采用的制度模式第24-26页
 二、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第26-27页
  (一) 明确界定公众人物隐私权第26页
  (二) 加快新闻立法的步伐第26页
  (三) 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第26-27页
 三、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建议第27-28页
  (一) 适度引入"实质恶意"原则第27-28页
  (二) 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第28页
 四、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社会途径第28-30页
  (一) 媒体报导的业界规范及引导责任第28-29页
  (二) 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第29-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致谢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研究
下一篇:论虚假广告荐证人侵权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