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社会治理视角下涉法涉诉信访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0页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基本脉络第10-18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第10-12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八大前社会治理思想的变化第12-15页
        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治理思想第12-13页
        2.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前的社会治理思想第13-15页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5-18页
        1.以社会稳定为前提第15页
        2.以制度构建为支撑第15-16页
        3.以法治运作为核心第16页
        4.以群众利益为目的第16页
        5.以多元参与为保障第16-18页
二、涉法涉诉信访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探析第18-25页
    (一)涉法涉诉信访概述第18-20页
        1.涉法涉诉信访的界定第18-19页
        2.涉法涉诉信访的意义第19-20页
    (二)涉法涉诉信访和社会治理在理念支撑上的共通性第20-22页
        1.法律至上理念支撑涉法涉诉信访和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第20-21页
        2.以人为本理念支撑涉法涉诉信访和社会治理群众根基第21页
        3.权力制衡理念支撑涉法涉诉信访和社会治理良性运作第21-22页
    (三)涉法涉诉信访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第22-25页
        1.涉法涉诉信访是社会治理的“安全阀”第22-23页
        2.涉法涉诉信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手段第23页
        3.涉法涉诉信访是获取基层司法运行状况的有效通道第23-24页
        4.涉法涉诉信访可以助推“善治”的实现第24-25页
三、社会治理视角下涉法涉诉信访面临的困境及根源探究第25-30页
    (一)当前涉法涉诉信访面临的困境第25-26页
        1.涉法涉诉信访活动组织化和重复化增加了社会治理难度第25页
        2.涉法涉诉信访受理的无秩序状况加重了社会治理的成本第25页
        3.“闹访”“缠访”“信访不信法”现象破坏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第25-26页
    (二)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现状的根源探究第26-30页
        1.社会背景层面的原因第26-27页
        2.法治建设层面的原因第27-28页
        3.历史文化层面的原因第28-30页
四、社会治理视角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治理路径的探索第30-40页
    (一)涉法涉诉信访的系统治理第30-34页
        1.健全处置涉法涉诉信访的法律规范第30-31页
        2.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听证制度第31-32页
        3.完善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制度第32-33页
        4.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制度第33页
        5.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司法救助制度第33-34页
    (二)涉法涉诉信访的源头治理第34-36页
        1.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第34-35页
        2.建立涉法涉诉信访评估预警机制第35页
        3.构建阳光司法工作机制第35-36页
    (三)涉法涉诉信访的多元治理第36-40页
        1.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第36-37页
        2.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一线作用第37页
        3.挖掘社会组织的第三方功能第37-38页
        4.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下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
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视野下腐败治理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