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构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沉积构型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延长组长6油层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1.5 成果性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5页 |
2.1 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9页 |
2.1.1 盆地概况及研究区范围 | 第16-17页 |
2.1.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17-18页 |
2.1.3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第18-19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9-25页 |
2.2.1 地层概况 | 第19-21页 |
2.2.2 延长组地层特征 | 第21-25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5-41页 |
3.1 相标志的识别 | 第25-29页 |
3.1.1 岩石学标志 | 第25-26页 |
3.1.2 沉积构造 | 第26-28页 |
3.1.3 古生物学标志 | 第28-29页 |
3.2 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 第29-38页 |
3.2.1 曲流河沉积相 | 第29-31页 |
3.2.2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 | 第31-34页 |
3.2.3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 | 第34-36页 |
3.2.4 湖泊沉积相 | 第36-38页 |
3.3 沉积相对比及平面展布特征 | 第38-41页 |
第4章 沉积构型 | 第41-63页 |
4.1 构型要素 | 第41-48页 |
4.1.1 构型实体 | 第41-46页 |
4.1.2 构型界面 | 第46-48页 |
4.2 成因单元 | 第48-58页 |
4.2.1 单一成因单元的识别 | 第50-53页 |
4.2.2 成因单元组合 | 第53-58页 |
4.3 构型参数 | 第58-61页 |
4.4 构型模式 | 第61-63页 |
第5章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63-69页 |
5.1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64-67页 |
5.2 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 第67-69页 |
5.2.1 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情况 | 第67-68页 |
5.2.2 砂体连通性分析 | 第68页 |
5.2.3 隔层发育与分布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