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势的无人平台遥控技术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当前手势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2 无人平台遥控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研究现状小结与评述 | 第22页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手势及无人平台概述 | 第26-36页 |
2.1 手势识别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1.1 手势的定义与分类 | 第26-27页 |
2.1.2 基于单目或双目摄像头的手势识别 | 第27页 |
2.1.3 手势识别的一般步骤 | 第27-28页 |
2.2 手势处理简介 | 第28-29页 |
2.2.1 手势图像的采集 | 第28页 |
2.2.2 图像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2.3 Leap Motion简介及功能概述 | 第29-32页 |
2.3.1 Leap Motion简介 | 第29-30页 |
2.3.2 Leap Motion面向多应用 | 第30-31页 |
2.3.3 Leap Motion工作原理简介 | 第31-32页 |
2.4 Adruino WIFI小型机器人概述 | 第32-35页 |
2.4.1 Adruino开发板 | 第32-33页 |
2.4.2 WIFI小型机器人 | 第33-34页 |
2.4.3 小型机器人基本原理介绍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手势的无人平台遥控总体框架设计 | 第36-42页 |
3.1 总体框架设计 | 第36-37页 |
3.1.1 一般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36页 |
3.1.2 本系统框架设计 | 第36-37页 |
3.2 系统各模块设计 | 第37-40页 |
3.2.1 手势数据识别模块 | 第38页 |
3.2.2 手势数据处理模块 | 第38页 |
3.2.3 手势控制模块 | 第38-39页 |
3.2.4 无人小车控制模块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多手势设备的控制环境设计 | 第42-52页 |
4.1 一般手势实验环境的分析 | 第42-43页 |
4.2 基于多手势设备的实验环境的分析 | 第43-45页 |
4.3 坐标系的转换与数据融合 | 第45-49页 |
4.3.1 坐标系转化 | 第45-46页 |
4.3.2 实验环境构建 | 第46-49页 |
4.4 实验分析与对比 | 第49-50页 |
4.4.1 环境对比实验 | 第49-50页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手势算法设计 | 第52-64页 |
5.1 手模型建立 | 第52-57页 |
5.1.1 手模型简析 | 第52-54页 |
5.1.2 平面四边形模型 | 第54-55页 |
5.1.3 平面三角形模型 | 第55-57页 |
5.2 手势规则算法 | 第57-60页 |
5.2.1 特征选择 | 第57-58页 |
5.2.2 基于规则的分类 | 第58页 |
5.2.3 基于SVM的分类 | 第58-60页 |
5.3 手势库的建立与实验 | 第60-63页 |
5.3.1 手势库手势 | 第60-62页 |
5.3.2 手势识别实验 | 第62-63页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遥控及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6.1 背景概述 | 第64页 |
6.2 系统实验设备参数与实验任务 | 第64-65页 |
6.2.1 实验设备参数 | 第64-65页 |
6.2.2 实验任务 | 第65页 |
6.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6.3.1 遥控演示 | 第65-66页 |
6.3.2 结果分析与意义 | 第66-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68页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学术撰写情况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