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超低碳钢微结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0-12页 |
1.2 超低碳钢形变过程中微取向的变化和微观变形组织 | 第12-18页 |
1.2.1 位错胞状结构 | 第12-13页 |
1.2.2 显微带(MB)及位错界面 | 第13-15页 |
1.2.3 剪切带(SB) | 第15-17页 |
1.2.4 形变带(DB) | 第17-18页 |
1.3 超低碳钢的轧制织构 | 第18-22页 |
1.3.1 织构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18-19页 |
1.3.2 超低碳钢的热轧织构 | 第19-20页 |
1.3.3 超低碳钢的冷轧织构 | 第20-22页 |
1.4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 | 第22-24页 |
1.4.1 EBSD技术原理简介 | 第22-23页 |
1.4.2 EBSD技术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2.1 晶粒取向分析 | 第23-24页 |
1.4.2.2 微织构分析 | 第24页 |
1.4.2.3 界面分析 | 第24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6-28页 |
2.2.1 热轧工艺 | 第26-27页 |
2.2.2 调整晶粒尺寸的热处理工艺 | 第27-28页 |
2.2.3 冷轧工艺 | 第28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8-34页 |
2.3.1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8-29页 |
2.3.2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29页 |
2.3.3 透射电镜(TEM)观察 | 第29-31页 |
2.3.3.1 透射样品的制备和测试 | 第29-30页 |
2.3.3.2 用菊池花样测定取向差角方法 | 第30-31页 |
2.3.4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 | 第31-34页 |
2.3.4.1 EBSD微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2.3.4.2 EBSD宏观织构测试 | 第32-34页 |
第3章 轧制过程中显微组织和织构分析 | 第34-50页 |
3.1 超低碳钢冷轧板金相组织观察 | 第34-35页 |
3.2 超低碳钢冷轧形变微结构的SEM观察 | 第35-41页 |
3.2.1 不同工艺冷轧超低碳钢板的SEM显微观察 | 第35-37页 |
3.2.2 冷轧变形剪切带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3.3 超低碳钢冷轧板微结构TEM观察 | 第41-45页 |
3.4 超低碳钢不同工艺条件下宏观织构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超低碳钢冷轧变形微结构EBSD分析 | 第50-68页 |
4.1 α 取向(<110>//RD)晶内剪切带 | 第50-59页 |
4.1.1 9 | 第50-55页 |
4.1.2 6 | 第55-59页 |
4.2 γ取向(<111>//ND)晶内剪切带 | 第59-63页 |
4.3 接近旋转高斯取向晶内剪切带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