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碳纤维红外辐射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9-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时域有限差分理论第16-28页
    2.1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原理第16-22页
        2.1.1 麦克斯韦方程第16-18页
        2.1.2 FDTD 中的 Yee 元胞第18-19页
        2.1.3 直角坐标中 FDTD 一维公式第19-20页
        2.1.4 直角坐标中 FDTD 二维公式第20-22页
    2.2 FDTD 计算中的 PML 吸收边界条件第22-23页
        2.2.1 PML 边界层的特点第22-23页
        2.2.2 PML 中的指数差分第23页
    2.3 色散问题对 FDTD 计算的影响第23-26页
        2.3.1 数值色散第24-25页
        2.3.2 色散介质基本模型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单根碳纤维粒子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第28-42页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8-31页
        3.1.1 单根碳纤维几何模型第28-29页
        3.1.2 边界条件与物性参数第29页
        3.1.3 激励光源设定第29-30页
        3.1.4 复折射率的选取第30-31页
    3.2 单根碳纤维粒子散射强度分布的计算第31-36页
        3.2.1 FDTD 算法与 Mie 理论的对比第32页
        3.2.2 粒子半径对散射强度分布的影响第32-33页
        3.2.3 入射波长对散射强度分布的影响第33-34页
        3.2.4 背景折射率对散射强度分布的影响第34-35页
        3.2.5 材料光学常数对散射强度分布的影响第35-36页
    3.3 单根碳纤维粒子吸收、散射因子的计算第36-41页
        3.3.1 粒子半径对吸收、散射因子的影响第37-38页
        3.3.2 背景折射率对吸收、散射因子的影响第38-39页
        3.3.3 材料光学常数对吸收、散射因子的影响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编织碳纤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第42-63页
    4.1 2D 编织碳纤维辐射特性研究第42-53页
        4.1.1 2D 编织碳纤维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1.2 碳纤维半径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3-44页
        4.1.3 纵向层数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4-46页
        4.1.4 横向粒子间距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6-48页
        4.1.5 纵向粒子间距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8-50页
        4.1.6 背景折射率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0-52页
        4.1.7 材料光学常数对 2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2-53页
    4.2 2.5D 编织碳纤维辐射特性研究第53-61页
        4.2.1 2.5D 编织碳纤维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4页
        4.2.2 横向纬纱间距对 2.5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4-56页
        4.2.3 纵向纬纱间距对 2.5D 结构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6-58页
        4.2.4 与简化块材的对比第58-60页
        4.2.5 与 2D 编织结构的对比第60-61页
    4.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近场内容分发的无线对等网络调度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AMC子卡EP8548板的VxWorks BSP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