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有效数学课堂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追求高质量的数学教学第8页
    1.2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及趋势第8-9页
        1.2.1 教案的流弊第8-9页
        1.2.2 教学设计的缺陷第9页
    1.3 导学案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第9-10页
        1.3.1 学案导学的发展历程第9-10页
        1.3.2 导学案产生的背景第10页
    1.4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0-1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第12-16页
    2.1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第12页
    2.2 导学案的理论依据第12-14页
        2.2.1 哲学依据第12页
        2.2.2 心理学依据第12页
        2.2.3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第12-13页
        2.2.4 课标理念第13页
        2.2.5 教学理娩第13页
        2.2.6 建构主义理论第13页
        2.2.7 人本主义理论第13页
        2.2.8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3-14页
    2.3 研究的方法第14-16页
        2.3.1 文献分析法第14页
        2.3.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2.3.3 访谈法第14页
        2.3.4 实验法第14-16页
第3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调查分析第16-22页
    3.1 问卷调查分析第16-17页
        3.1.1 调查的对象及方式第16页
        3.1.2 调查的结果分析第16页
        3.1.3 成因分析第16-17页
    3.2 实践效果与分析第17-20页
        3.2.1 实验的设计第17页
        3.2.2 实验数据分析第17-19页
        3.2.3 实验结论第19页
        3.2.4 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3.3 教师访谈与策略分析第20-22页
第4章 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研究第22-36页
    4.1 导学案的设计的源动力第22页
        4.1.1 学生是主体第22页
        4.1.2 情境导学问题巧设第22页
        4.1.3 合作探究第22页
        4.1.4 分层教学第22页
    4.2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第22-24页
    4.3 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第24-25页
    4.4 导学案的正确使用第25-28页
        4.4.1 使用的基本常识第26页
        4.4.2 学生的使用方法第26-27页
        4.4.3 教师的使用方法第27-28页
    4.5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操作程序第28-31页
    4.6 导学案设计案例第31-36页
        4.6.1 新授课案例第31-33页
        4.6.2 习题课案例第33-36页
第5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启示第36-40页
    5.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36-37页
    5.2 收获与感悟第37-4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0-42页
    6.1 研究结论第40-41页
    6.2 研究反思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1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导学案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第44-46页
附录2 高中数学教师学案导学实施谈问大纲第46-48页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48-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战期间秘鲁对日裔驱逐事件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