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页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本文创新点与研究不足第17-19页
        1.4.1 本文创新点第17页
        1.4.2 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2.1.1 财政科技投入的界定第19页
        2.1.2 绩效与绩效评价的概念第19页
        2.1.3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含义第19-20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第20-23页
        2.2.1 成本收益理论第20-21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21页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3-28页
    3.1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第23-26页
    3.2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3.2.1 绩效评价指标通用化第26页
        3.2.2 评估方式过分注重定量分析第26页
        3.2.3 评估指标设计不合理,主观性较强第26-27页
        3.2.4 评估主体过于单一第27页
        3.2.5 评估工作缺失公开和监督第27-28页
第4章 平衡计分卡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第28-34页
    4.1 平衡计分卡方法第28-29页
    4.2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必要性分析第29-30页
        4.2.1 平衡计分卡多维度的考评方式更适应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第29-30页
        4.2.2 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平衡理念与财政科技投入各个目标相契合第30页
        4.2.3 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会促进财政科技投入项目考评质量的提高第30页
    4.3 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第30-34页
        4.3.1 注意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第30-31页
        4.3.2 注意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第31-32页
        4.3.3 发掘影响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决定因素第32-34页
第5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51页
    5.1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4-37页
        5.1.1 指标选取原则第34-35页
        5.1.2 指标选取步骤第35-36页
        5.1.3 指标选取方法第36-37页
    5.2 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41页
        5.2.1 财务维度指标设计第37-38页
        5.2.2 顾客维度指标设计第38-39页
        5.2.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第39页
        5.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设计第39-41页
    5.3 不同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1-51页
        5.3.1 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第41-42页
        5.3.2 构造判断矩阵第42-43页
        5.3.3 指标权重计算第43页
        5.3.4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分配第43-50页
        5.3.5 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第50-51页
第6章 平衡计分卡方法在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的运用第51-60页
    6.1 2010-2014 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及产出状况第51-53页
        6.1.1 2010-2014 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状况第51-52页
        6.1.2 2010-2014 年我国财政科技产出状况第52-53页
    6.2 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第53-60页
        6.2.1 评价结果分析第54-58页
        6.2.2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8页
        6.2.3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渤海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和省际差异动态分析
下一篇:基于症状监测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