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新品种燕秋特性调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1 板栗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1.1 板栗概况 | 第9-11页 |
1.2 国外板栗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我国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板栗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 第12-16页 |
1.3.2 板栗栽培技术和修剪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1.4 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试验材料的选育过程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32页 |
2.2.1 测定项目 | 第22页 |
2.2.2 测定方法 | 第22-31页 |
2.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3.1 燕秋板栗物候期的调查 | 第32页 |
3.2 形态特征 | 第32-33页 |
3.2.1 树体高度、胸径、冠幅 | 第32-33页 |
3.3 燕秋植物学特性描述 | 第33-41页 |
3.3.1 叶片性状 | 第33-34页 |
3.3.2 燕秋板栗叶片长宽对比 | 第34页 |
3.3.3 板栗生长结果习性 | 第34-36页 |
3.3.4 雌雄花的调查 | 第36页 |
3.3.5 结果性状 | 第36-38页 |
3.3.6 产量比较 | 第38-39页 |
3.3.7 坚果的营养品质 | 第39-40页 |
3.3.8 坚果熟食.味、质地、糯性描述 | 第40-41页 |
3.4 DNA检测结果 | 第41页 |
3.5 嫁接亲和性观察测定 | 第41-42页 |
3.6 净光合速率变化 | 第42-43页 |
3.7 抗逆性的调查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