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9-11页 |
| 二、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研究的背景综述 | 第11-14页 |
| 三、论文结构 | 第14页 |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一) 慈善组织 | 第16页 |
| (二) 慈善组织监管 | 第16页 |
| (三) 监管机制 | 第16-17页 |
| (四) 慈善组织监管机制 | 第17页 |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一)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7-18页 |
| (二)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19页 |
| (三) 责任政府理论 | 第19页 |
| (四)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中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现实分析 | 第21-25页 |
| 一、中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历史流变 | 第21-22页 |
| (一) 古代:慈善组织未成形,监管匮乏 | 第21页 |
| (二) 建国初期:慈善组织监管停滞不前 | 第21页 |
| (三) 改革开放至今:慈善组织监管机制逐步发展 | 第21-22页 |
| 二、中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一) 缺乏必要的思想观念做基础——民众信任丧失 | 第22-23页 |
| (二) 缺乏必要的法制法规做支持——制度供给不足 | 第23页 |
| (三) 缺乏必要的运作手段——惩处力度软弱 | 第23-24页 |
| (四) 缺乏必要的保障方式——监督意识淡薄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美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现实分析 | 第25-28页 |
| 一、美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历史流变 | 第25-26页 |
| (一) 独立前:慈善组织监管基础奠定 | 第25页 |
| (二) 近代:慈善组织监管机制有所发展 | 第25页 |
| (三) 现代:慈善组织监管机制趋于完善 | 第25-26页 |
| 二、美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特点 | 第26-28页 |
| (一) 思想观念做基础——公众的自觉意识 | 第26页 |
| (二) 法制法规做支持——制度的刚性约束 | 第26页 |
| (三) 运作手段成熟——机构的专门化管理 | 第26-27页 |
| (四) 保障方式可靠——监督的客观多元化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中美慈善组织监管机制比较分析 | 第28-49页 |
| 一、中美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相似性 | 第28页 |
| (一) 监管措施相似 | 第28页 |
| (二) 监管方向相同 | 第28页 |
| (三) 最终目的一致 | 第28页 |
| 二、中美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差异性 | 第28-47页 |
| (一) 法制法规的完备与不完备 | 第28-34页 |
| (二) 行政监管的宽进严管与严进宽管 | 第34-39页 |
| (三) 内部治理的完善与不完善 | 第39-44页 |
| (四) 社会监督的多样与单一 | 第44-47页 |
| 三、启示 | 第47-49页 |
| (一) 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使慈善组织监管有法可依 | 第47页 |
| (二) 重塑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架构,提高自律水平 | 第47页 |
| (三) 完善政府监管手段,加强对慈善组织运作过程的监管 | 第47-48页 |
| (四) 强化社会监督,对慈善组织进行多元化的开放监督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完善中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路径选择 | 第49-57页 |
| 一、确立慈善组织监管基础——理念培育 | 第49-50页 |
| (一) 确立并深化慈善监管理念 | 第49页 |
| (二) 政府在慈善监管理念培育中的责任担当 | 第49-50页 |
| 二、实行慈善组织监管保障——制度完善 | 第50-51页 |
| (一) 加快中国慈善立法修编,建立相对完善的慈善组织监管法律框架 | 第50页 |
| (二) 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架构,完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 第50-51页 |
| (三) 把握核心问题、调整政府监管策略 | 第51页 |
| 三、进行慈善组织监管定位——关系重置 | 第51-52页 |
| (一) 明确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地位 | 第51-52页 |
| (二) 政府逐步从慈善组织中抽身 | 第52页 |
| (三) 政府职能向服务者和监督者转变 | 第52页 |
| 四、实施慈善组织监管过渡——民办官助 | 第52-53页 |
| (一) 慈善组织与政府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 第52页 |
| (二) 政府坚持做好慈善募捐引导的工作 | 第52-53页 |
| (三) 慈善组织在政府的协助下独立负责具体慈善事宜 | 第53页 |
| 五、倡导慈善组织监管趋向——透明运作 | 第53-54页 |
| (一) 明确相关法律规范及规则 | 第53页 |
| (二) 公布从业人员信息 | 第53页 |
| (三) 公布财政使用状况 | 第53-54页 |
| (四) 向捐赠者、受益人开通捐款查询业务 | 第54页 |
| 六、完善慈善组织监管体系——多元监督 | 第54-57页 |
| (一) 加强慈善组织内部有效监督 | 第54页 |
| (二) 建立第三方组织监督 | 第54-55页 |
| (三) 鼓励和保障公众监督 | 第55页 |
| (四)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58-62页 |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