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1-13页 |
1.1 病名及症状表现 | 第11页 |
1.2 关于本病的病因 | 第11-12页 |
1.3 关于本病的发生 | 第12-13页 |
1.4 中医辨证分型 | 第13页 |
1.5 古代辨证论治记载 | 第13页 |
2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3-17页 |
2.1 解剖结构 | 第13-14页 |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 | 第16-17页 |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 第17页 |
3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 第17-21页 |
3.1 中药治疗 | 第17-18页 |
3.2 西药治疗 | 第18页 |
3.3 针灸疗法 | 第18-19页 |
3.4 牵引疗法 | 第19页 |
3.5 手法治疗 | 第19-20页 |
3.6 物理疗法 | 第20页 |
3.7 封闭疗法 | 第20页 |
3.8 功能锻炼 | 第20页 |
3.9 卧床休息及佩戴腰围活动 | 第20页 |
3.10 综合疗法 | 第20-21页 |
4 讨论与展望 | 第21-22页 |
临床研究 | 第22-28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2-23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1.5 中止试验标准 | 第23页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3-26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2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3-25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2.5 安全性检查 | 第26页 |
3 治疗结果 | 第26-28页 |
3.1 一般资料研究结果 | 第26-27页 |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比较 | 第27页 |
3.3 三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 第27页 |
3.4 三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27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1 选择JOA评分、VAS评分,综合评价的理由 | 第28页 |
2 对照组选择的意义 | 第28页 |
3 探索临床路径的意义 | 第28页 |
4 推拿针刺的互补性 | 第28页 |
5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附录 | 第34-37页 |
附录1 | 第34-35页 |
附录2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