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
导言 | 第8-15页 |
一、科学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5-89页 |
(一) 创新概念的释义 | 第15-22页 |
1. 创新概念的词源学解释 | 第15-16页 |
2. 创新概念涵义的历史演变 | 第16-22页 |
(二) 创新概念的科学哲学理解 | 第22-57页 |
1. 创新作为科学哲学范畴的可能性分析 | 第22-24页 |
2. 创新作为科学哲学范畴的现实性分析 | 第24-40页 |
3. 科学创新概念解析 | 第40-57页 |
(三) 科学创新的主要特点 | 第57-89页 |
1. 科学创新的主体性 | 第57-76页 |
2. 科学创新的典型性 | 第76-89页 |
二、科学创新的生存论分析 | 第89-123页 |
(一) 科学创新的存在方式 | 第90-96页 |
1. 科学创新是人的存在方式 | 第91-93页 |
2. 科学创新的表现形式 | 第93-96页 |
(二) 科学创新的存在根据 | 第96-123页 |
1. 科学创新的本体论根据 | 第96-107页 |
2. 科学创新的筹划性质 | 第107-110页 |
3. “前结构”是科学创新的存在条件 | 第110-113页 |
4. 科学创新的前结构 | 第113-123页 |
三、科学创新的认识论意义 | 第123-166页 |
(一) 科学创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 第123-140页 |
1. 科学创新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 第124-132页 |
2. 科学创新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具体表现 | 第132-137页 |
3. 科学创新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基点 | 第137-140页 |
(二) 科学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 第140-155页 |
1. 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演变 | 第140-146页 |
2. 科学创新促进科学认识论的进步 | 第146-155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丰富 | 第155-166页 |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本性 | 第155-157页 |
2. 科学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发展 | 第157-166页 |
四、科学创新的价值论分析 | 第166-187页 |
(一)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第167-171页 |
1.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第167-168页 |
2. 社会进步的内在源泉 | 第168-171页 |
(二) 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 第171-174页 |
1. 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 | 第171-172页 |
2. 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支撑 | 第172-174页 |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 第174-187页 |
1. 科学创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175-178页 |
2. 科学创新丰富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 第178-181页 |
3. 科学创新发展了人与自我的关系 | 第181-187页 |
结语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97-198页 |
中文摘要 | 第198-202页 |
英文摘要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