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法律效力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典型案例及争议的焦点 | 第10-14页 |
(一)相关典型案例 | 第10-11页 |
1、姐妹身份互换案件 | 第10页 |
2、骗婚案件 | 第10-11页 |
(二)经典案例争议的焦点 | 第11-12页 |
(三)虚假身份登记婚姻的类型 | 第12-14页 |
1、冒用或借用他人姓名或身份结婚 | 第12页 |
2、互相交换使用身份证件结婚 | 第12-13页 |
3、使用虚构的姓名或者身份结婚 | 第13-14页 |
4、姓名登记错误 | 第14页 |
二、利用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法律判断 | 第14-19页 |
(一)判断婚姻效力的理论依据和立法依据 | 第15-17页 |
1、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立法依据 | 第16-17页 |
(二)虚假身份登记婚姻的效力判断 | 第17-19页 |
1、属于婚姻不成立 | 第17-18页 |
2、不属于有效婚姻 | 第18页 |
3、不属于无效婚姻或者可撤销婚姻 | 第18-19页 |
三、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完善建议 | 第19-22页 |
(一)立法确定婚姻的成立与不成立 | 第20-21页 |
1.婚姻成立与不成立的概念 | 第20页 |
2.建立婚姻成立与不成立制度的意义 | 第20-21页 |
(二)执法完善建议 | 第21-22页 |
四、解决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法律程序选择 | 第22-26页 |
(一)适用行政诉讼程序的不足 | 第22-23页 |
(二)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不足 | 第23-25页 |
(三)应该增设家事审判程序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