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下Small Cell接入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CRE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eICIC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异构网络Small Cell关键技术 | 第16-28页 |
2.1 广义异构网络 | 第16页 |
2.2 狭义异构网络 | 第16-24页 |
2.2.1 Pico技术 | 第18-20页 |
2.2.2 Femto技术 | 第20-22页 |
2.2.3 Relay技术 | 第22-24页 |
2.2.4 Micro技术和RRH技术 | 第24页 |
2.3 异构网络Macro-Pico小区选择 | 第24-26页 |
2.3.1 传统小区选择方式 | 第24-25页 |
2.3.2 基于区域扩展的小区选择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基于ABS和小区扩展的用户接入 | 第28-46页 |
3.1 Macro-Pico网络ABS配置 | 第29-31页 |
3.1.1 ABS技术概述 | 第29-30页 |
3.1.2 ABS信令交互流程 | 第30-31页 |
3.2 基于ABS和小区扩展的用户接入 | 第31-37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31-34页 |
3.2.2 计算ABS比例配置 | 第34-35页 |
3.2.3 CRE-ABS算法流程 | 第35-37页 |
3.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37-44页 |
3.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基于CoMP技术的用户接入 | 第46-60页 |
4.1 异构网络下CoMP技术 | 第46-50页 |
4.1.1 CoMP技术概述 | 第46-47页 |
4.1.2 CoMP技术分类 | 第47-49页 |
4.1.3 CoMP技术应用场景 | 第49-50页 |
4.2 基于CoMP技术的用户接入 | 第50-53页 |
4.2.1 协作用户选取 | 第50-51页 |
4.2.2 协作基站选取 | 第51-52页 |
4.2.3 基于CoMP技术的用户接入 | 第52-53页 |
4.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53-58页 |
4.3.1 仿真模型和仿真参数 | 第53-56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