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6页 |
1.1 锂二次电池简介 | 第15-28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7-20页 |
1.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28页 |
1.1.3.1 钛基负极材料 | 第22-24页 |
1.1.3.2 锡基负极材料 | 第24-26页 |
1.1.3.3 硅基负极材料 | 第26-27页 |
1.1.3.4 过渡金属氧化物及碳负极材料 | 第27-28页 |
1.2 锂硫电池简介 | 第28-35页 |
1.2.1 碳/硫复合材料 | 第31-34页 |
1.2.2 氧化物/硫复合材料 | 第34-35页 |
1.2.3 聚合物/硫复合材料 | 第35页 |
1.3 多孔聚合物材料简介 | 第35-45页 |
1.3.1 超交联聚合物 | 第36-37页 |
1.3.2 内在微孔聚合物 | 第37-39页 |
1.3.3 共价有机骨架 | 第39-41页 |
1.3.4 共轭微孔聚合物 | 第41-42页 |
1.3.5 多孔芳香骨架 | 第42-45页 |
1.4 多孔聚合物衍生碳材料及应用 | 第45-48页 |
1.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48-50页 |
1.5.1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48页 |
1.5.2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第二章 将锡基纳米颗粒嵌入到KOH活化碳化的多孔有机骨架(PAF-1)中研究其锂离子电池的性质 | 第56-82页 |
2.1 前言 | 第56-5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5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2.2.3 电化学测试 | 第59页 |
2.2.4 样品的合成 | 第59-6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9页 |
2.3.1 样品的PXRD及TGA分析 | 第61-62页 |
2.3.2 样品的TEM及SEM分析 | 第62-64页 |
2.3.3 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分析 | 第64-66页 |
2.3.4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66-70页 |
2.3.5 样品的结构优化 | 第70-77页 |
2.3.6 SnOx纳米颗粒及碳基质的协同作用及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77-7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三章 基于碳化二维富氮有机骨架JUC-Z2合成微孔碳/硫正极及锂硫电池性质研究 | 第82-106页 |
3.1 前言 | 第82-8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4-8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8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84-85页 |
3.2.3 电化学测试 | 第85页 |
3.2.4 样品的合成 | 第85-8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6-103页 |
3.3.1 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分析 | 第86-88页 |
3.3.2 样品的PXRD及TGA分析 | 第88-90页 |
3.3.3 样品的TEM及XPS分析 | 第90-94页 |
3.3.4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94-10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四章 基于碳化三维富氮有机骨架COF-300 合成微孔碳/硫正极及锂硫电池性质研究 | 第106-128页 |
4.1 前言 | 第106-10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7-110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10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107-108页 |
4.2.3 电化学测试 | 第108页 |
4.2.4 样品的合成 | 第108-11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4页 |
4.3.1 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分析 | 第110-113页 |
4.3.2 样品的PXRD及TGA分析 | 第113-114页 |
4.3.3 样品的SEM, TEM及XPS分析 | 第114-120页 |
4.3.4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120-12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核壳结构有序介孔-微孔碳/硫正极的结构设计及锂硫电池性质研究 | 第128-149页 |
5.1 前言 | 第128-12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9-133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12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29-130页 |
5.2.3 电化学测试 | 第130-131页 |
5.2.4 样品的合成 | 第131-13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46页 |
5.3.1 样品的PXRD及TGA分析 | 第133-135页 |
5.3.2 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分析 | 第135-139页 |
5.3.3 样品的TEM, SEM及XPS分析 | 第139-142页 |
5.3.4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142-1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49-15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