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轮廓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1.2.1 边缘检测的发展与现状 | 第8-9页 |
1.2.2 视觉信息处理 | 第9-10页 |
1.2.3 基于视觉机制的轮廓检测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 | 第13-21页 |
2.1 边缘检测 | 第13-14页 |
2.1.1 边缘 | 第13页 |
2.1.2 边缘检测算法基本步骤 | 第13-14页 |
2.2 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 | 第14-19页 |
2.3 边缘和轮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基于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轮廓检测 | 第21-30页 |
3.1 视觉信息处理系统 | 第21-26页 |
3.1.1 视觉通路 | 第21-22页 |
3.1.2 视网膜 | 第22-24页 |
3.1.3 外侧膝状体 | 第24页 |
3.1.4 初级视皮层(V1区) | 第24-26页 |
3.2 基于视觉机制的轮廓检测模型 | 第26-30页 |
3.2.1 Gabor模型 | 第26-28页 |
3.2.2 CO模型 | 第28-29页 |
3.2.3 CORF模型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于颜色拮抗感受野的轮廓检测 | 第30-40页 |
4.1 模型的生物学原理 | 第30-32页 |
4.2 计算模型的实现 | 第32-36页 |
4.2.1 视网膜层 | 第33页 |
4.2.2 外侧膝状体(LGN)层 | 第33-34页 |
4.2.3 初级视皮层(V1区)双拮抗感受野 | 第34-36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4.3.1 图库 | 第36页 |
4.3.2 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4.3.3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基于颜色拮抗和整合野的轮廓检测 | 第40-48页 |
5.1 模型概述 | 第40页 |
5.2 计算模型的实现 | 第40-44页 |
5.2.1 视网膜层 | 第40-41页 |
5.2.2 外侧膝状体(LGN)层 | 第41-42页 |
5.2.3 整合野 | 第42-44页 |
5.3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4-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