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星载ATP控制系统容错设计及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研究

致谢第3-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3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星载ATP结构及故障分析第14-18页
        1.2.1 星载ATP结构组成及其在链路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第14-17页
        1.2.2 星载ATP系统故障分析第17-18页
    1.3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故障诊断的主要内容及分类第18-19页
        1.3.2 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第19-20页
        1.3.3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故障重构第20-21页
        1.3.4 容错控制设计及现状第21-23页
    1.4 空间辐射环境及单粒子效应研究现状第23-30页
        1.4.1 空间辐射环境第24-26页
        1.4.2 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研究现状第26-28页
        1.4.3 抗辐射性能评估技术研究现状第28-30页
    1.5 星载设备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0-32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32-36页
2 基于状态估计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第36-48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故障系统建模第36-38页
    2.3 基于观测器的确定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第38-42页
        2.3.1 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第38-40页
        2.3.2 半实物仿真实验分析第40-42页
    2.4 基于Kalman滤波器组的随机系统故障检测第42-46页
        2.4.1 Kalman滤波器设计第42-43页
        2.4.2 基于Kalman滤波器组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第43-45页
        2.4.3 半实物仿真实验分析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3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故障重构第48-68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第48-51页
        3.2.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问题第49页
        3.2.2 滑动模态存在及可达性条件第49-50页
        3.2.3 等效控制第50-51页
    3.3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故障重构第51-58页
        3.3.1 滑模观测器设计第51-52页
        3.3.2 执行器故障重构第52-53页
        3.3.3 传感器故障重构第53-54页
        3.3.4 半实物仿真实验分析第54-58页
    3.4 常规滑模观测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58-61页
        3.4.1 抖振问题对故障重构信号的影响第58-59页
        3.4.2 滑模观测器增益对故障重构信号的影响第59-61页
    3.5 基于自适应PI滑模观测器的故障重构第61-66页
        3.5.1 自适应PI滑模观测器设计第61-64页
        3.5.2 半实物仿真实验第64-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4 基于APISMO和硬件冗余的精跟踪控制系统容错设计第68-83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星载ATP精跟踪控制系统建模第68-70页
    4.3 基于APISMO的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第70-74页
        4.3.1 基于APISMO传感器故障容错方案设计第70-72页
        4.3.2 仿真验证第72-74页
    4.4 结合APISMO和硬件冗余的精跟踪传感器容错方案第74-82页
        4.4.1 传感器冗余设计第76-77页
        4.4.2 故障隔离模块设计第77页
        4.4.3 实验验证第77-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SRAM型FPGA电离辐射效应模式第83-98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电离辐射效应的表征方法第83-86页
    5.3 电离辐射效应机理第86-90页
        5.3.1 TID效应机理第86-87页
        5.3.2 SEE效应机理第87-90页
    5.4 SRAM型FPGA的单粒子效应故障模式第90-97页
        5.4.1 SEU效应第90-91页
        5.4.2 SET效应第91页
        5.4.3 SEL效应第91-92页
        5.4.4 FPGA单粒子效应故障模式第92-95页
        5.4.5 单粒子效应对ASIC和SRAM型FPGA影响的比较第95-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6 SRAM型FPGA的SEU故障容错方案设计第98-115页
    6.1 引言第98页
    6.2 应用层抗单粒子效应容错技术第98-103页
        6.2.1 基于冗余技术的容错设计第98-100页
        6.2.2 基于回读的故障检测第100-102页
        6.2.3 故障修复技术第102-103页
    6.3 FPGA的动态部分重构技术第103-104页
    6.4 基于动态部分重构技术的TMR容错设计第104-109页
        6.4.1 基于动态部分重配置技术的TMR容错方案第104-107页
        6.4.2 容错方案中同步状态的选取规则第107-108页
        6.4.3 容错方案中同步控制器的设计第108-109页
    6.5 基于动态部分重构技术容错方案的实验验证第109-114页
        6.5.1 实验方案设计第109-111页
        6.5.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1-114页
    6.6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基于故障注入的SEU容错性能评估系统设计第115-136页
    7.1 引言第115页
    7.2 评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115-117页
    7.3 针对SRAM型FPGA的故障注入方式第117-122页
        7.3.1 配置文件与FPGA配置存储器的空间划分第117-121页
        7.3.2 故障注入第121-122页
    7.4 评估系统中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122-130页
        7.4.1 Micro Blaze微处理器系统模块第122-125页
        7.4.2 配置控制器模块第125-130页
    7.5 评估系统实验测试第130-135页
        7.5.1 使用评估系统测试流程第131-132页
        7.5.2 实验数据分析第132-133页
        7.5.3 评估系统有效性分析验证第133-135页
    7.6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36-140页
    8.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第136-137页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37-138页
    8.3 进一步工作计划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文化研究”学科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地奥司明片与地榆槐角丸治疗Ⅰ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