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参与模式与农民增收绩效关联影响研究--以山东莱阳隆康果蔬合作社为例的实证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 三 实证分析法 | 第16页 |
| 四 访谈法 | 第16页 |
|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一 研究方法比较新颖 | 第16页 |
| 二 采用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一 农产品营销理论 | 第17页 |
| 二 合作社理论 | 第17-18页 |
| 三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页 |
| 四 博弈论视角下的合作社理论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 一 国外合作社发展综述 | 第19-21页 |
| 二 国内合作社发展综述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莱阳隆康果蔬合作社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 第一节 合作社成立之前当地农户生产经营状态 | 第25页 |
| 第二节 合作社成立之后的经营状态 | 第25-29页 |
| 一 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生产服务 | 第26-27页 |
| 二 合作社内部的民主管理 | 第27页 |
| 三 进行合作社文化建设 | 第27-28页 |
| 四 改善与政府的关系,寻求政府扶持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农民加入合作社前后收益比较 | 第29-31页 |
| 一 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 | 第29页 |
| 二 合作社给和合作社交易的社员的返利 | 第29页 |
| 三 农户外部交易成本降低 | 第29-30页 |
| 四 农民从合作社得到的低价的农资 | 第30-31页 |
| 五 其他收入 | 第31页 |
| 第四节 隆康合作社现存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 一 合作社的进入与退出“门槛”过低 | 第31页 |
| 二 合作社本身的盈利能力较低 | 第31-32页 |
| 三 社员的种植规模合作社难以控制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数理统计和实证分析 | 第33-44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33页 |
| 第二节 调查研究概况 | 第33-35页 |
| 一 样本选取 | 第33-34页 |
| 二 农民样本和合作社样本 | 第34页 |
| 三 问卷的制定修改和发放过程 | 第34页 |
| 四 实地调查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农户的家庭特征 | 第35-36页 |
| 第四节 模型的构建及说明 | 第36-44页 |
| 一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二 计量方法的选择 | 第37-42页 |
| 三 对合作社的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如下的解释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政策和建议 | 第44-47页 |
| 第一节 加强合作社生产服务能力 | 第44页 |
| 第二节 加强合作社在市场拓展能力的能力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合作社加强对农户的利润返还力度 | 第45页 |
| 第四节 加深合作社社员参与程度 | 第45-46页 |
| 第五节 加强合作社成员对参与合作社管理的自我感知 | 第46页 |
| 第六节 加强文化宣传力度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