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环氧沥青材料固化机理研究 | 第10-11页 |
1.2.2 环氧沥青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的制备研究 | 第16-30页 |
2.1 环氧沥青各组分的选则 | 第16-17页 |
2.2 原材料 | 第17-18页 |
2.3 材料制备与分析 | 第18-29页 |
2.3.1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18-19页 |
2.3.2 原材料比例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3.3 合成比例的选择 | 第20-27页 |
2.3.4 拌合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2.4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指标与规范的验证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30-3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3.2 密度试验 | 第31页 |
3.3 级配设计 | 第31-32页 |
3.4 油石比设计 | 第32-35页 |
3.4.1 国产环氧沥青试验结果及最佳油石比计算 | 第32-34页 |
3.4.2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实验结果及最佳油石比计算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36-52页 |
4.1 固化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4.1.1 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4.1.2 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4.2 固化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2.1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4.2.2 固化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4.2.3 最佳固化温度 | 第41-42页 |
4.3 固化进程分析 | 第42-48页 |
4.3.1 不同升温速率固化度与温度关系 | 第42-43页 |
4.3.2 模型法分析环氧沥青固化进程 | 第43-45页 |
4.3.3 方程拟合与模型修正 | 第45-48页 |
4.4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与国产环氧沥青固化动力学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强度增长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 第52-62页 |
5.1 研究方案 | 第52页 |
5.2 时间因素对结合料强度形成的影响 | 第52-57页 |
5.2.1 粘度增长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5.2.2 针入度变化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5.2.3 拉伸强度增长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5.3 时间因素对混合料强度形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时间指标的确定 | 第58-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62-70页 |
6.1 混合料强度试验 | 第62-64页 |
6.1.1 马歇尔强度试验 | 第62-63页 |
6.1.2 劈裂强度试验 | 第63-64页 |
6.2 混合料温度稳定性试验 | 第64-66页 |
6.2.1 高温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 | 第64-65页 |
6.2.2 低温抗裂性试验——小梁弯曲试验 | 第65-66页 |
6.3 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 | 第66-69页 |
6.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第67页 |
6.3.2 冻融劈裂试验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短期固化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能研究 | 第70-83页 |
7.1 蠕变试验及粘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70-72页 |
7.1.1 蠕变试验及蠕变曲线 | 第70-71页 |
7.1.2 经典粘弹性模型本构理论 | 第71-72页 |
7.2 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设计 | 第72-73页 |
7.3 蠕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78页 |
7.3.1 同一温度下两种材料蠕变柔量曲线 | 第73-75页 |
7.3.2 同一材料不同温度下蠕变柔量曲线 | 第75-76页 |
7.3.3 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7.4 粘弹模型拟合及分析 | 第78-82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8.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