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20页 |
一、糖尿病足的分级系统、发病机理、分期及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一) 分级系统 | 第10-11页 |
(二) 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三) 分型分期 | 第13-14页 |
(四) 治疗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二、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一)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第17页 |
(二) 糖尿病足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三、玉红膏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 第18页 |
四、祛腐生肌法在糖尿病足中的具体应用 | 第18-19页 |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0-34页 |
一、研究对象和病例来源 | 第20页 |
二、病例选择 | 第20-21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二) 祛腐生肌期的表现 | 第20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 一般资料的收集 | 第21页 |
(二) 所有病人给予综合基础治疗 | 第21页 |
(三) 外治 | 第21-22页 |
(四) 终点事件 | 第22页 |
(五) 疗效评估 | 第22页 |
(六)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七)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一)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 | 第22-23页 |
(二) 一般检测指标结果 | 第23-24页 |
(三) 创面各项指标检验结果 | 第24-27页 |
(四) 所有入组病例的总体情况 | 第27-30页 |
(五) 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关系 | 第30-3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4-39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页 |
二、祛腐生肌期分期的意义 | 第34-35页 |
三、玉红膏在糖尿病足祛腐生肌期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机理 | 第35-36页 |
(一) 肉芽组织生长的条件 | 第35页 |
(二) 玉红膏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机理 | 第35-36页 |
四、糖尿病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 | 第36页 |
五、引起糖尿病足的诱因大部分是无明显诱因的 | 第36页 |
六、糖尿病足溃疡的伤口细菌培养特点 | 第36-37页 |
(一) 伤口分泌物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为多见 | 第37页 |
(二) 有部分创面未检出致病菌 | 第37页 |
七、影响糖尿病足伤口肉芽生长的相关因素 | 第37-38页 |
(一) 外用药物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二) 吸烟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 胰岛素对肉芽组织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38页 |
八、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录 | 第45-51页 |
一、参考标准 | 第45-47页 |
(一)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45-46页 |
(二) Wagner分级 | 第46-47页 |
二、临床研究观察表 | 第47-49页 |
三、医学英文缩写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