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第17-26页
    2.1 系统概述第17-19页
        2.1.1 项目背景第17页
        2.1.2 业务特点第17-18页
        2.1.3 系统的地位第18-19页
    2.2 系统数据流第19-20页
    2.3 功能需求第20-24页
        2.3.1 SCADA子系统第21-23页
        2.3.2 高级应用子系统第23-24页
    2.4 性能需求第24-26页
        2.4.1 负载率需求第24-25页
        2.4.2 可靠性需求第25页
        2.4.3 实时性需求第25-26页
第3章 系统的架构设计第26-36页
    3.1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第26-27页
    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第27-29页
        3.2.1 系统物理架构第27-28页
        3.2.2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第28-29页
    3.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第29-36页
        3.3.1 系统功能组成第29-33页
        3.3.2 系统逻辑结构第33-36页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第36-59页
    4.1 SCADA功能第36-42页
        4.1.1 前置服务规约库第36-38页
        4.1.2 实时服务第38-42页
    4.2 网络拓扑服务功能第42-51页
        4.2.1 网络拓扑基本原理第42-44页
        4.2.2 网络拓扑分析步骤第44-45页
        4.2.3 故障处理第45-48页
        4.2.4 馈线自动化举例第48-51页
    4.4 软总线功能第51-55页
        4.4.1 与其他模块的关系第51-52页
        4.4.2 主要类及其关系第52-53页
        4.4.3 服务间的信息交互第53-55页
    4.5 数据库设计第55-59页
        4.5.1 E-R图第57页
        4.5.2 物理表设计第57-59页
第5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第59-71页
    5.1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第59-62页
    5.2 数据库操作的实现第62-65页
    5.3 系统数据展示的实现第65-67页
    5.4 系统测试第67-71页
第6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件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
下一篇:太赫兹传输线与天线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