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端炔参与的C-C成键反应 | 第11页 |
1.3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C(sp)偶联反应 | 第11-17页 |
1.3.1 Glaser-Hay偶联 | 第12-14页 |
1.3.2 Cadiot-Chodkiewcz偶联 | 第14-17页 |
1.4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C(sp~2)偶联反应 | 第17-24页 |
1.4.1 Sonogashira偶联 | 第17-23页 |
1.4.2 其他的C(sp)-C(sp~2)偶联反应 | 第23-24页 |
1.5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C(sp~3)偶联反应 | 第24-30页 |
1.5.1 Pd催化的C(sp)-C(sp~3)偶联反应 | 第24-26页 |
1.5.2 Ni催化的C(sp)-C(sp~3)偶联反应 | 第26-28页 |
1.5.3 其他金属催化的C(sp)-C(sp~3)偶联反应 | 第28-30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30-31页 |
1.6.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30页 |
1.6.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氮杂环卡宾(NHC)铜催化的端炔与一级烷基三氟甲磺酸酯的直接烷基化反应 | 第31-57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2.3 原料制备 | 第33-41页 |
2.3.1 氮杂环卡宾铜络合物(NHCCu Cl)的合成 | 第33-39页 |
2.3.2 烷基三氟甲烷磺酸酯的合成 | 第39-40页 |
2.3.3 部分端炔的合成 | 第40-41页 |
2.4 一级烷基三氟甲烷磺酸酯和端炔的偶联反应 | 第41-56页 |
2.4.1 对不同的烷基亲电试剂的初步探索 | 第41-42页 |
2.4.2 条件优化 | 第42-46页 |
2.4.3 C(sp)-C(sp~3)偶联反应的底物拓展 | 第46-54页 |
2.4.4 副反应的探索过程 | 第54-56页 |
2.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氮杂环卡宾铜催化的端炔的直接烷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57-66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 | 第57-58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7页 |
3.2.2 检测方法 | 第57-58页 |
3.3 化学计量实验 | 第58-62页 |
3.3.1 炔铜络合物的合成 | 第58-60页 |
3.3.2 炔铜络合物和烷基三氟甲烷磺酸酯的反应 | 第60-62页 |
3.4 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62-6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3.5.1 小结 | 第63-64页 |
3.5.2 数据表征 | 第64页 |
3.5.3 晶体结构数据和精修参数 | 第64-66页 |
第四章 氮杂环卡宾铜催化的端炔与二级烷基甲磺酸酯的直接烷基化反应 | 第66-74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6页 |
4.2.2 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4.3 原料的制备 | 第67-68页 |
4.3.1 烷基甲磺酸酯的合成 | 第67页 |
4.3.2 烷基对甲苯磺酸酯的合成 | 第67-68页 |
4.4 二级烷基甲磺酸酯和端炔的偶联反应 | 第68-72页 |
4.4.1 对不同的烷基亲电试剂的初步探索 | 第68-69页 |
4.4.2 条件优化 | 第69-72页 |
4.5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附录 | 第83-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