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辩冲突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刑事审辩冲突的表现形式及本质 | 第10-17页 |
(一) 对辩护律师歧视性安检 | 第10-11页 |
(二) 律师“程序性”辩护引发的冲突 | 第11-12页 |
(三) 律师“闹庭”导致法庭秩序混乱 | 第12-13页 |
(四) 律师辩护权遭到解除 | 第13-14页 |
(五) 律师被法庭驱逐、拘留 | 第14-15页 |
(六) 律师借助“行为艺术”、舆论给法官施压 | 第15-16页 |
(七) 刑事审辩冲突的本质:庭审结构的失衡 | 第16-17页 |
二、我国刑事审辩冲突成因分析 | 第17-27页 |
(一)法官和律师个人的不当行为 | 第17-19页 |
1. 部分法官和律师的角色定位偏差 | 第17-18页 |
2. 部分法官和律师缺乏职业素养和理性 | 第18-19页 |
3. 部分辩护律师对法官司法权威尊重不足 | 第19页 |
(二)司法理念存在问题 | 第19-22页 |
1. 传统司法理念的影响 | 第19-20页 |
2.“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顽疾 | 第20-21页 |
3. 法律职业共同体理念尚未形成 | 第21-22页 |
(三)部分法律规定存在冲突 | 第22-23页 |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冲突 | 第22-23页 |
2. 卷宗移送与抗辩式庭审结构的冲突 | 第23页 |
(四)司法体制存在弊端 | 第23-27页 |
1. 司法行政化、地方化诱发审辩冲突 | 第23-24页 |
2. 被告人诉讼地位弱势造成审辩冲突 | 第24页 |
3. 辩护律师权利保障不足加剧审辩冲突 | 第24-27页 |
三、我国刑事审辩冲突问题的解决 | 第27-38页 |
(一)我国改善审辩关系的努力 | 第27-29页 |
(二)规范审辩双方行为 | 第29-31页 |
1. 审辩双方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 第29-30页 |
2. 提高审辩双方的职业素养 | 第30页 |
3. 尊重法官的司法权威 | 第30-31页 |
(三)改善司法理念 | 第31-32页 |
1. 强化程序公正理念 | 第31页 |
2. 树立法律职业共同体理念 | 第31-32页 |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2-34页 |
1. 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辩方的证明标准 | 第32页 |
2. 推进庭前程序和庭审中心主义制度改革 | 第32-34页 |
(五)改进司法体制 | 第34-38页 |
1. 破除司法行政化、地方化 | 第34页 |
2. 充分保障审判阶段律师权利 | 第34-36页 |
3. 加强法官对辩方的诉讼照料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