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符号说明 | 第21-22页 |
前言 | 第22-25页 |
第一章 PRO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考察 | 第25-4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5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2. 仪器 | 第25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25-40页 |
1. PRO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30页 |
1.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5-26页 |
1.2 色谱条件 | 第26页 |
1.3 专属性实验 | 第26-27页 |
1.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28页 |
1.5 精密度实验 | 第28-30页 |
1.6 回收率实验 | 第30页 |
2. 脂质体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3. PRO脂质体的制备 | 第31-39页 |
3.1 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3.1.1 薄膜分散法 | 第31页 |
3.1.2 乙醚注入法 | 第31页 |
3.1.3 逆向蒸发法 | 第31-32页 |
3.2 PRO脂质体的单因素考察 | 第32-37页 |
3.2.1 投药量 | 第32-33页 |
3.2.2 胆固醇的用量 | 第33-34页 |
3.2.3 水化时间 | 第34-35页 |
3.2.4 水化转速 | 第35-36页 |
3.2.5 水化温度 | 第36-37页 |
3.3 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 | 第37-38页 |
3.4 重现性考察 | 第38-39页 |
4.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考察 | 第39-40页 |
4.1 脂质体的形态 | 第39-40页 |
4.2 脂质体的粒径与电势 | 第40页 |
三、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二章 PRO脂质体凝胶的制备与性质考察 | 第42-4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42页 |
2. 仪器 | 第42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2-45页 |
1. 凝胶基质的选择 | 第42-43页 |
2. PRO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 第43页 |
3. PRO脂质体凝胶的内部形态 | 第43页 |
4. PRO脂质体凝胶的稳定性因素考察 | 第43-44页 |
4.1 性状考察 | 第43页 |
4.2 离心实验 | 第43页 |
4.3 温度实验 | 第43-44页 |
4.4 光照实验 | 第44页 |
5. 流变学实验 | 第44-45页 |
三、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PRO脂质体凝胶的皮肤刺激性考察 | 第47-5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7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47页 |
2. 仪器 | 第47页 |
3. 动物 | 第47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7-50页 |
1. 新西兰兔皮肤的准备 | 第47页 |
2. 皮肤刺激性实验 | 第47-50页 |
2.1 一次皮肤给药 | 第47-48页 |
2.2 多次皮肤给药 | 第48页 |
2.3 评分标准与结果 | 第48-50页 |
三、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PRO脂质体凝胶的离体透皮实验 | 第51-5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1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51页 |
2. 仪器 | 第51页 |
3. 动物 | 第51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1-56页 |
1. 离体鼠皮的制备 | 第51页 |
2. PRO凝胶的制备 | 第51页 |
3.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1-54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51-52页 |
3.2 PRO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2页 |
3.3 精密度实验 | 第52-53页 |
3.4 回收率实验 | 第53-54页 |
4. 药物体外透皮实验 | 第54-56页 |
三、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PRO脂质体凝胶的在体实验 | 第57-64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7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57页 |
2. 仪器 | 第57页 |
3. 动物 | 第57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7-63页 |
1. PRO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7-61页 |
1.1 皮肤的处理 | 第57页 |
1.2 色谱条件 | 第57-58页 |
1.3 专属性实验 | 第58页 |
1.4 PRO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8页 |
1.5 精密度实验 | 第58-59页 |
1.6 提取回收率实验 | 第59-60页 |
1.7 回收率实验 | 第60-61页 |
2. 药物在体实验 | 第61-63页 |
三、讨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PRO脂质体凝胶的病理学研究 | 第64-6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4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64页 |
2. 仪器 | 第64页 |
3. 动物 | 第64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4-66页 |
1. 皮肤切片的制备 | 第64-65页 |
1.1 取材 | 第64页 |
1.2 固定 | 第64-65页 |
1.3 脱水与透明 | 第65页 |
1.4 浸蜡与包埋 | 第65页 |
1.5 切片与贴片 | 第65页 |
1.6 脱蜡染色 | 第65页 |
2. 显微观察结果 | 第65-66页 |
三、讨论 | 第66-68页 |
第七章 PRO脂质体凝胶经皮给药在小鼠体内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 第68-8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8页 |
1. 药品与试剂 | 第68页 |
2. 仪器 | 第68页 |
3. 动物 | 第68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68-83页 |
1. 血浆和各组织器官中PRO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8-78页 |
1.1 样品处理 | 第68-69页 |
1.1.1 血浆样品处理 | 第68页 |
1.1.2 组织样品处理 | 第68-69页 |
1.2 色谱条件 | 第69页 |
1.3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69页 |
1.4 专属性实验 | 第69-70页 |
1.5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0-74页 |
1.6 精密度实验 | 第74-75页 |
1.7 提取回收率实验 | 第75-76页 |
1.8 方法回收率实验 | 第76-78页 |
2. PRO脂质体凝胶经皮给药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学研究 | 第78-83页 |
2.1 PRO脂质体凝胶经皮给药的研究 | 第78-81页 |
2.2 数据的处理 | 第81页 |
2.3 小鼠血浆与皮肤中药动学评价 | 第81-82页 |
2.4 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评价 | 第82-83页 |
三、讨论 | 第83-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