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及其解毒酶相关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杀虫剂温度效应的研究概况第12页
    1.2 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温度效应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杀虫剂第12-13页
        1.2.2 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类杀虫剂第13-14页
        1.2.3 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类杀虫剂第14页
        1.2.4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活剂类杀虫剂第14-15页
        1.2.5 氯离子通道激活剂类杀虫剂第15页
        1.2.6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第15页
        1.2.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通道阻断剂类杀虫剂第15-16页
        1.2.8 干扰昆虫中肠肠膜功能的微生物及其衍生毒素第16页
    1.3 杀虫剂温度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温度对昆虫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第16-17页
        1.3.2 温度对羧酸酯酶(Car E)活力的影响第17页
        1.3.3 温度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第17-18页
        1.3.4 温度对多功能氧化酶(MFO)活力的影响第18页
        1.3.5 温度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的影响第18-19页
        1.3.6 其它影响因子第19页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9-20页
2 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0-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供试药剂第20页
        2.1.2 供试虫源第20页
        2.1.3 供试作物第20页
        2.1.4 试验地点第20-21页
        2.1.5 试验方法第21页
        2.1.6 数据分析方法第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2.1 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硫丹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1-22页
        2.2.2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2页
        2.2.3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和噻嗪酮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2-23页
        2.2.4 氯离子通道激活剂阿维菌素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3页
        2.2.5 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虫酰肼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3-24页
        2.2.6 钠离子通道调控剂氰戊菊酯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4页
        2.2.7 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溴虫腈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4-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3 不同致毒方式对绿盲蝽的温度效应第26-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3.1.1 供试药剂第26页
        3.1.2 供试虫源第26页
        3.1.3 供试作物第26页
        3.1.4 试验地点第26页
        3.1.5 试验方法第26-27页
        3.1.6 数据分析方法第2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3.2.1 不同方法测定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7-28页
        3.2.2 不同方法测定吡虫啉和氟铃脲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8页
        3.2.3 不同方法测定敌敌畏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28-29页
    3.3 小结第29-30页
4 温度对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混配后增效作用的影响第30-4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4.1.1 供试药剂第30页
        4.1.2 供试虫源第30页
        4.1.3 供试作物第30页
        4.1.4 试验地点第30页
        4.1.5 试验方法第30-3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4.2.1 吡虫啉和氟铃脲混合使用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31-33页
        4.2.2 灭多威和高效氯氰菊酯混合使用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33-34页
        4.2.3 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混合使用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34-36页
        4.2.4 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混合使用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36-38页
        4.2.5 灭多威和吡虫啉混合使用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第38-39页
    4.3 小结第39-40页
5 绿盲蝽体内解毒酶对杀虫剂毒力温度效应的影响第40-5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0-45页
        5.1.1 供试虫源第40页
        5.1.2 供试药剂第40-41页
        5.1.3 主要试剂第41页
        5.1.4 主要仪器:第41-42页
        5.1.5 试虫的处理第42页
        5.1.6 GST活力测定第42-43页
        5.1.7 Car E活力测定第43-44页
        5.1.8 MFO脱甲基活力的测定第44-45页
        5.1.9 酶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5页
        5.1.10数据分析第4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5.2.1 绿盲蝽体内主要解毒酶活力的钟形曲线第45-46页
        5.2.2 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第46-48页
        5.2.3 不同温度下杀虫剂和解毒酶抑制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第48-50页
        5.2.4 温度长期作用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第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6 讨论第51-54页
    6.1 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温度效应可能不同第51页
    6.2 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温度效应存在差异第51-52页
    6.3 不同温度效应的杀虫剂混配后温度效应不同第52页
    6.4 绿盲蝽体内解毒酶对杀虫剂温度效应有一定的影响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一篇:新闻资讯App的“异军”突围:《知乎日报》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