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中小城镇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居住区的含义 | 第21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可持续建设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2.2 政策工具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现状和问题 | 第26-40页 |
3.1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现状 | 第26-37页 |
3.1.1 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 第30-33页 |
3.1.2 土地等资源利用 | 第33-35页 |
3.1.3 可持续运营管理 | 第35-36页 |
3.1.4 可持续拆除 | 第36-37页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4 国内外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成功经验和启示 | 第40-48页 |
4.1 国内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40-42页 |
4.1.1 江西省全南县安置房小区建设经验 | 第40-41页 |
4.1.2 江苏大丰维罗纳花园建设经验 | 第41-42页 |
4.2 国外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42-46页 |
4.2.1 瑞典马尔默市明日之城居住区建设 | 第43-44页 |
4.2.2 丹麦太阳风互助居住区建设经验 | 第44-45页 |
4.2.3 其他各国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经验 | 第45-46页 |
4.3 国内外居住区可持续建设的启示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构建 | 第48-58页 |
5.1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含义 | 第48页 |
5.2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48-49页 |
5.3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主要类型 | 第49-50页 |
5.3.1 政府主导型 | 第49页 |
5.3.2 开发商主导型 | 第49-50页 |
5.4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构成 | 第50-52页 |
5.4.1 法律政策保障机制 | 第50-51页 |
5.4.2 监督管理机制 | 第51页 |
5.4.3 民众参与机制 | 第51页 |
5.4.4 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5.4.5 沟通协调 | 第52页 |
5.4.6 评价反馈机制 | 第52页 |
5.5 机制的运行过程 | 第52-57页 |
5.5.1 政府主导型 | 第52-55页 |
5.5.2 开发商主导型 | 第55-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 第58-70页 |
6.1 一般障碍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6.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关键障碍因素研究 | 第60-67页 |
6.2.1 研究方法、问卷设计和样本选取 | 第60-61页 |
6.2.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61-62页 |
6.2.3 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6.2.4 结果讨论 | 第65-67页 |
6.3 健全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6-78页 |
附录 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