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3 文献述评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8-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社会资本理论与失地民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第22-31页
    2.1 失地农民市民化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4页
        2.1.1 失地农民第22页
        2.1.2 市民及市民化第22-23页
        2.1.3 失地农民市民化第23-24页
    2.2 理论分析第24-26页
        2.2.1 社会资本理论第24页
        2.2.2 社会资本分类第24-25页
        2.2.3 关系型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市民化第25-26页
        2.2.4 制度型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市民化第26页
    2.3 社会资本理论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契合第26-29页
        2.3.1 社会网络: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社会性因素第26-27页
        2.3.2 信任: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心理因素第27-28页
        2.3.3 规范: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性因素第28-29页
    2.4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传统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转型第29-31页
3 社会资本视角下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分析第31-43页
    3.1 背景描述与特征分析第31-32页
    3.2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分析第32-38页
        3.2.1 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第32页
        3.2.2 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现状分析第32-33页
        3.2.3 失地农民的信任度现状分析第33-36页
        3.2.4 失地农民的规范与公民参与现状分析第36-38页
    3.3 社会资本视角下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原因分析第38-43页
        3.3.1 社会网络的偶然闭合性——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首要原因第38-39页
        3.3.2 普遍的信任欠缺性——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心理原因第39-41页
        3.3.3 规范制度的滞后性、片面性——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性原因第41-43页
4 有效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第43-49页
    4.1 完善制度型社会资本保障失地农民市民化第43-45页
        4.1.1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43-44页
        4.1.2 形成完善的征地补偿机制第44页
        4.1.3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并用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第44-45页
    4.2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45-46页
        4.2.1 改变传统观念完成社会资本的转型第45页
        4.2.2 提高社会资本积累扩大社会网络第45-46页
        4.2.3 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与度和自我认同感第46页
    4.3 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社会管理功能第46-49页
        4.3.1 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第47页
        4.3.2 社区与政府进行协同治理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状况调查问卷第53-56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状况访谈提纲第56-57页
访谈记录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疫情补偿政策对养殖户防控行为影响研究--基于宁夏中卫市禽流感疫区的调研
下一篇:法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死刑制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