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1 文献法 | 第11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5.1 国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 第12-13页 |
1.5.2 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 第13-16页 |
2 有关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 合作学习的定义探讨 | 第16-17页 |
2.2 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动机理论 | 第17页 |
2.2.2 社会凝聚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4 教学工学理论 | 第19页 |
2.2.5 群体动力理论 | 第19-20页 |
3 目前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3.1 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缺乏明确的目的 | 第20-21页 |
3.2 合作学习中的管理不当 | 第21页 |
3.3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 第21-22页 |
3.4 分组随意化且缺乏组内分工 | 第22-24页 |
4 目前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4.1 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经验 | 第24页 |
4.2 学校运营模式和管理的相对滞后 | 第24-25页 |
4.3 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 | 第25-26页 |
4.4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 第26-27页 |
5 解决目前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 第27-30页 |
5.1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准备 | 第27页 |
5.2 教师应定位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角色 | 第27页 |
5.3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 第27-28页 |
5.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 第28页 |
5.5 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 第28页 |
5.6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第28页 |
5.7 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 | 第28-29页 |
5.8 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 | 第29-30页 |
6 高中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新探索 | 第30-36页 |
6.1 高中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界定 | 第31-32页 |
6.2 高中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原则探讨 | 第32-33页 |
6.3 高中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探讨 | 第33-34页 |
6.4 高中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探讨 | 第34-36页 |
6.4.1 应该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 第34页 |
6.4.2 对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注意整体性评价 | 第34页 |
6.4.3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 第34-35页 |
6.4.4 教师要注重对英语待优生的评价 | 第35页 |
6.4.5 对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还应该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 第35-36页 |
7 研究结果在X县HR高级中学高一、(一)班的投放 | 第36-41页 |
7.1 分组 | 第36页 |
7.2 英语课外小组合作时间与内容安排 | 第36-37页 |
7.3 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分工 | 第37页 |
7.4 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案例 | 第37-39页 |
7.5 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经验总结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