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6-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微信朋友圈与社会资本理论 | 第14-24页 |
2.1 社会资本理论概念及其发展 | 第14-19页 |
2.2 微信朋友圈的特点 | 第19-21页 |
2.3 微信朋友圈的互动类型 | 第21-22页 |
2.4 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 | 第22-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3.1 访谈结构 | 第24-25页 |
3.2 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5-26页 |
4 微信朋友圈的社会资本投资 | 第26-32页 |
4.1 个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位置 | 第26页 |
4.2 个体微信朋友圈的发布行为 | 第26-30页 |
4.3 用户微信朋友圈使用动机 | 第30-32页 |
5 微信朋友圈中社会资本的摄取与动员 | 第32-36页 |
5.1 平等的同质互动居多 | 第32-33页 |
5.2 少量的平等异质互动 | 第33-34页 |
5.3 强关系的互动:互动手段更加多样、互动层次更深 | 第34-35页 |
5.4 弱关系的互动:与内容类型有关,浅度互动为主 | 第35-36页 |
6 微信朋友圈的社会资本回报 | 第36-44页 |
6.1 工具性回报与情感性回报 | 第36-37页 |
6.2 强关系互动获得丰富的情感性回报 | 第37-39页 |
6.3 弱关系互动获得一定的工具性回报 | 第39页 |
6.4 对微信朋友圈社会资本回报的理性审视 | 第39-44页 |
7 结论及讨论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