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镁合金塑性成形理论及工艺 | 第11-16页 |
1.2.1 镁合金的滑移 | 第12-15页 |
1.2.2 镁合金的孪生 | 第15-16页 |
1.3 轻量化结构弯曲件成形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绕弯成形 | 第16-17页 |
1.3.2 拉弯成形 | 第17页 |
1.4 有限元模拟在弯曲成形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2.2.2 光学显微组织分析 | 第22页 |
2.2.3 XRD初始织构分析 | 第22页 |
2.2.4 SEM断口扫描分析 | 第22-23页 |
2.2.5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 第23页 |
2.2.6 温热张力绕弯实验 | 第23-25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U形AZ31镁合金型材绕弯成形工艺分析及设备研制 | 第26-40页 |
3.1 张力绕弯成形工艺分析 | 第26-31页 |
3.1.1 张力绕弯原理 | 第26-27页 |
3.1.2 张力绕弯工艺力学分析及基本假设 | 第27页 |
3.1.3 张力绕弯过程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3.1.4 张力绕弯过程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 第28-31页 |
3.2 弯曲成形设备的优化及改进 | 第31-34页 |
3.2.1 弯曲模 | 第31-32页 |
3.2.2 拉伸张力夹持夹头 | 第32页 |
3.2.3 加热设备 | 第32-33页 |
3.2.4 控制装置 | 第33-34页 |
3.3 挤压态AZ31镁合金单向拉伸 | 第34-38页 |
3.3.1 应力应变演变规律 | 第34-35页 |
3.3.2 挤压态AZ31镁合金单向拉伸试样组织演变规律 | 第35-36页 |
3.3.3 挤压态AZ31镁合金单向拉伸试样断口分析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U形AZ31镁合金型材温热张力绕弯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 第40-62页 |
4.1 温度控制方式的有限元模拟 | 第40-49页 |
4.1.1 材料性能及模拟参数 | 第40页 |
4.1.2 几何模型 | 第40-41页 |
4.1.3 模拟加载条件 | 第41-43页 |
4.1.4 工况设定 | 第43页 |
4.1.5 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型材各物理场的影响 | 第43-49页 |
4.2 弯曲温度的有限元模拟 | 第49-53页 |
4.2.1 应力场 | 第49-52页 |
4.2.2 应变场 | 第52-53页 |
4.3 预拉伸量的有限元模拟 | 第53-59页 |
4.3.1 不同预拉伸量时的位移变化 | 第54-58页 |
4.3.2 不同预拉伸量时的应力场变化 | 第58页 |
4.3.3 外力控制法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U形AZ31镁合金型材温热张力绕弯成形规律 | 第62-72页 |
5.1 温度对温热张力绕弯成形的影响 | 第62-64页 |
5.1.1 温度对回弹角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2 温度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预拉伸量对温热张力绕弯成形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1 预拉伸量对回弹角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2 预拉伸量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 弯曲角度对温热张力绕弯成形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1 弯曲角度对回弹角的影响 | 第66页 |
5.3.2 弯曲角度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 温热张力绕弯成形AZ31镁合金型材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 第67-69页 |
5.4.1 加热温度对弯曲型材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2 不同弯曲位置金相组织变化 | 第68-69页 |
5.5 实验与模拟结果讨论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