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0.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0.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4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1.1 应收账款 | 第14-15页 |
1.1.2 应收账款管理 | 第15页 |
1.1.3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 第15-16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1.2.1 应收账款动态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1.2.2 信用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1.2.3 应收账款风险理论 | 第18-20页 |
1.2.4 应收账款持有成本理论 | 第20-21页 |
2 CTH公司简介及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1-31页 |
2.1 CTH公司简介 | 第21-23页 |
2.2 CTH公司应收账款概况 | 第23-27页 |
2.2.1 应收账款规模 | 第23-24页 |
2.2.2 应收账款账龄 | 第24-26页 |
2.2.3 应收账款周转率 | 第26-27页 |
2.3 CT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7-31页 |
2.3.1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 第27-29页 |
2.3.2 销售政策 | 第29页 |
2.3.3 销售业务流程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2.3.4 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 | 第30-31页 |
3 CT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1 CT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1.1 信用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1页 |
3.1.2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不科学 | 第31-33页 |
3.1.3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偏高 | 第33页 |
3.1.4 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3.2 CT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3.2.1 缺少应收账款发生前成本-收益的衡量 | 第34页 |
3.2.2 信用管理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3.2.3 对应收账款客户变化情况的跟踪了解不到位 | 第35-36页 |
4 完善CT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 第36-43页 |
4.1 加强销售环节的控制 | 第36-37页 |
4.1.1 优化赊销申报审批制度 | 第36页 |
4.1.2 做好赊销前应收账款成本-利益的衡量 | 第36-37页 |
4.2 增强对应收账款客户的信用管理 | 第37-40页 |
4.2.1 强化信用管理程序 | 第37-38页 |
4.2.2 对客户的管理 | 第38-40页 |
4.3 完善应收账款事后管理 | 第40-41页 |
4.3.1 完善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 第40页 |
4.3.2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 第40-41页 |
4.4 强化销售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