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内容与效果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 定量分析法 | 第13页 |
2.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3.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微博与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概述 | 第15-21页 |
(一) 微博:成长中的社会化媒体 | 第15-18页 |
1. 微博发展背景及概况 | 第15-16页 |
2. 微博传播的特点 | 第16-18页 |
(二) 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概述 | 第18-21页 |
1. 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概况 | 第18-20页 |
2. 新闻类周刊微博传播所面临的挑战 | 第20-21页 |
二、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内容分析 | 第21-39页 |
(一) 信源分析 | 第21-24页 |
1. 立足原创内容,注重信源筛选 | 第22-23页 |
2. 注重转发来源,提升信息质量 | 第23-24页 |
(二) 微博发布时间频率分析 | 第24-25页 |
1. 活跃时段提升信息到达率 | 第24-25页 |
2. 把握碎片时间的信息需求 | 第25页 |
(三) 微博题材分析 | 第25-30页 |
1. 内容涵盖面广,增强内容趣味 | 第26-27页 |
2. 主推文艺内容,彰显文化特质 | 第27-28页 |
3. 聚焦生活领域,关注用户需求 | 第28-29页 |
4. 推广母刊内容,信息跨平台互动 | 第29-30页 |
(四) 微博组织形式分析 | 第30-33页 |
1. 信息形式多样,立体呈现信息厚度 | 第30-31页 |
2. 追求精致配图,吸纳多种图片类型 | 第31-32页 |
3. 微话题栏目化,丰富信息组织形式 | 第32-33页 |
(五) 微博文本语言风格分析 | 第33-35页 |
1. 叙述语言为主,凸显人文情怀 | 第34-35页 |
2. 融入平民语言,契合传播语境 | 第35页 |
(六) 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特点 | 第35-39页 |
1. 用户参与观点生产 | 第35-36页 |
2. 营造微博的自我风格 | 第36页 |
3. 媒介融合扩展受众体验 | 第36-37页 |
4. 坚守媒体社会责任 | 第37页 |
5. “精致化”与“亲和力”并存 | 第37-39页 |
三、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 第39-47页 |
(一)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 第39-40页 |
(二)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 第40-44页 |
1. 情感诉求类内容受到追捧 | 第42-43页 |
2. 认知度高激发用户表达 | 第43-44页 |
3. 传播技巧影响用户参与 | 第44页 |
(三) 受众与传播效果 | 第44-46页 |
1. 把握接收习惯,提高用户参与 | 第44-45页 |
2. 适应受众期待,拓展辐射范围 | 第45-46页 |
(四) 影响传播效果的其他因素 | 第46-47页 |
1. 各社交媒体平台的相互角力 | 第46页 |
2. 观点的多元性影响受众选择 | 第46-47页 |
四、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47-52页 |
(一) 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1. 削弱深度新闻内容 | 第47-48页 |
2. 热门话题参与度有限 | 第48页 |
3. 部分内容简单复制 | 第48-49页 |
(二) 新闻类周刊官方微博的发展方向 | 第49-52页 |
1. 加强深度内容,创新传播方式 | 第49-50页 |
2. 热点事件不失语,扩展舆论影响力 | 第50页 |
3. 试水数据新闻,加强信息的延伸性 | 第50页 |
4. 综合信息接收特点,整合多媒体内容 | 第50-51页 |
5. 加强传播技巧,活跃受众群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