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过路费”案的刑法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案例概况 | 第11-13页 |
(一) 案由 | 第11页 |
(二) 案情介绍 | 第11-12页 |
(三) 本案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二、与本案结合之法理分析 | 第13-28页 |
(一) 诈骗罪概念简析 | 第13-15页 |
(二) 关于诈骗罪的对象 | 第15-18页 |
1. 诈骗罪中“财物”的性质 | 第15页 |
2. 诈骗罪中“财物”的范围 | 第15-18页 |
(三) 关于诈骗罪行为的分析 | 第18-19页 |
1. “诈骗的方式” | 第18页 |
2. “诈骗的类型” | 第18页 |
3. “诈骗的程度” | 第18-19页 |
(四) 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19-20页 |
1. “以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 第19页 |
2. 本案中时军峰主观上具有“以非法占有目的” | 第19-20页 |
(五)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定 | 第20-22页 |
1.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 | 第20-21页 |
2. 本案中时军峰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非合同诈骗罪 | 第21-22页 |
(六) 诈骗罪中牵连犯之认定 | 第22-23页 |
1. 牵连犯简述 | 第22页 |
2. 本案中牵连犯的认定 | 第22-23页 |
(七) 妨害作证罪简析 | 第23-24页 |
1. 妨害作证罪定义及构成 | 第23页 |
2. 本案中时军峰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 第23-24页 |
(八) 时建峰在本案中的“顶罪行为”如何定性 | 第24-25页 |
1. 时建峰的“顶罪行为”不构成包庇罪 | 第24页 |
2. 时建峰的“顶罪行为”也不构成伪证罪 | 第24-25页 |
3. 时建峰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第25页 |
(九) 诈骗罪中数额的认定 | 第25-28页 |
1. 诈骗罪数额的认定 | 第25-26页 |
2. “惩罚性数额”能否认定为诈骗数额 | 第26-27页 |
3. 小结 | 第27-28页 |
三、应扩大诈骗罪对象范围的立法完善 | 第28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28-30页 |
根据对本案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 第28-30页 |
1. 时军峰行为如何定性 | 第28页 |
2. 时建峰的行为如何定性 | 第28页 |
3. 诈骗罪中数额认定 | 第28-29页 |
4. 关于立法完善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