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职务侵占罪客体方面的疑难问题 | 第11-17页 |
(一) 实践视角下职务侵占罪的客体 | 第11-14页 |
1. 典型案例 | 第12页 |
2. 学界对职务侵占罪客体的不同观点 | 第12-13页 |
3. 本文对职务侵占罪客体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网络虚拟财产是否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 第14-17页 |
1. 典型案例 | 第14页 |
2. 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不同观点 | 第14-15页 |
3. 学界对利用职务便利窃取网络信息、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不同观点 | 第15页 |
4. 本文对网络虚拟财产能否作为本罪犯罪对象的观点 | 第15-17页 |
二、职务侵占罪客观方面的疑难问题 | 第17-27页 |
(一) 对职务的界定 | 第17-20页 |
1. 典型案件 | 第17页 |
2. 学界对职务的界定 | 第17-18页 |
3. 本文对职务的界定 | 第18-20页 |
(二) 职务便利的认定 | 第20-24页 |
1. 典型案件 | 第20页 |
2. 学界对职务便利的认定 | 第20-21页 |
3. 本文对职务便利的界定 | 第21-24页 |
(三) 对占为己有的界定 | 第24-27页 |
1. 典型案件 | 第24页 |
2. 对占为己有的界定的不同观点 | 第24-25页 |
3. 本文的观点 | 第25-27页 |
三、职务侵占罪主体认定方面的疑难问题 | 第27-32页 |
(一) 与公司签订承包合同的人 | 第27-29页 |
1. 案情简介 | 第27页 |
2. 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27-28页 |
3. 本文的观点 | 第28-29页 |
(二) 受公司委托经手公司财物的人员 | 第29-32页 |
1. 典型案件 | 第29-30页 |
2. 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30-31页 |
3. 本文观点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