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11-14页 |
图目录 | 第14-17页 |
表目录 | 第17-1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8-23页 |
1 绪论 | 第23-5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24-28页 |
1.2 砂土液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41页 |
1.2.1 砂土液化的经验、理论和判别方法 | 第28-35页 |
1.2.2 静态液化的相关研究 | 第35-36页 |
1.2.3 地震液化的相关研究 | 第36-40页 |
1.2.4 爆炸液化的相关研究 | 第40-41页 |
1.2.5 波浪诱导的海床液化 | 第41页 |
1.3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研究现状 | 第41-50页 |
1.3.1 数值计算误差及自适应有限元方法 | 第41-43页 |
1.3.2 隐式求解中的自适应步长法 | 第43-46页 |
1.3.3 式求解中的自适应步长法 | 第46-48页 |
1.3.4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48-50页 |
1.4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50-51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5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50-51页 |
1.5 论文技术路线 | 第51页 |
1.6 论文研究内容 | 第51-53页 |
2 水土二相耦合计算理论 | 第53-76页 |
2.1 基本假定 | 第54页 |
2.2 有效应力原理 | 第54-55页 |
2.3 水土二相平衡方程 | 第55页 |
2.4 水土二相连续性方程 | 第55-59页 |
2.5 饱和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59-67页 |
2.5.1 屈服函数与非线性移动硬化规律 | 第59-61页 |
2.5.2 塑性势函数及流动法则 | 第61-63页 |
2.5.3 超固结边界面 | 第63页 |
2.5.4 土体的各向异性 | 第63-64页 |
2.5.5 弹塑性矩阵 | 第64-65页 |
2.5.6 本构模型数值验证 | 第65-67页 |
2.6 空间域离散化 | 第67-73页 |
2.6.1 平衡方程有限元法空间离散 | 第67-69页 |
2.6.2 连续性方程有限差分法空间离散 | 第69-72页 |
2.6.3 控制方程的空间离散格式 | 第72-73页 |
2.7 时间域离散化 | 第73-75页 |
2.7.1 运动变量时间离散 | 第73页 |
2.7.2 孔压变量时间离散 | 第73-74页 |
2.7.3 控制方程最终形式 | 第74-75页 |
2.8 小结 | 第75-76页 |
3 水土二相耦合动力计算时域离散误差评估 | 第76-93页 |
3.1 时域离散误差来源 | 第76-77页 |
3.2 二相耦合的误差评估 | 第77-81页 |
3.2.1 位移误差评估 | 第77-79页 |
3.2.2 孔压误差评估 | 第79页 |
3.2.3 混合误差评估 | 第79-81页 |
3.3 固定时间步长法计算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81-92页 |
3.3.1 固定时间步长法计算位移与孔压 | 第82-86页 |
3.3.2 固定时间步长法误差分析 | 第86-91页 |
3.3.3 固定时间步长法计算时间对比 | 第91-92页 |
3.4 小结 | 第92-93页 |
4 自适应步长法控制参数影响性分析及在二维地震液化分析中的应用 | 第93-129页 |
4.1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调整方案 | 第93-96页 |
4.1.1 计算时间步长更新方法 | 第93-94页 |
4.1.2 荷载项更新方法 | 第94-95页 |
4.1.3 控制参数及计算流程 | 第95-96页 |
4.2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96-109页 |
4.2.1 二维堤坝计算模型 | 第96-98页 |
4.2.2 固定时间步长法计算结果 | 第98-101页 |
4.2.3 调整系数的限制f_(min)和f_(max) | 第101页 |
4.2.4 初始步长,△t_0的影响分析 | 第101-104页 |
4.2.5 混合误差允许值η_(TOL)~(mix)的影响分析 | 第104-107页 |
4.2.6 孔压误差比例系数λ_w | 第107-108页 |
4.2.7 小结 | 第108-109页 |
4.3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计算堤坝地震液化响应 | 第109-117页 |
4.3.1 超孔隙水压力比分布云图 | 第109-112页 |
4.3.2 位移分布云图 | 第112-113页 |
4.3.3 自适应步长法计算的误差时程曲线 | 第113-115页 |
4.3.4 固定步长和自适应步长计算时间对比 | 第115-116页 |
4.3.5 小结 | 第116-117页 |
4.4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计算地铁车站液化上浮响应 | 第117-128页 |
4.4.1 计算模型 | 第117-120页 |
4.4.2 超孔压比响应分析 | 第120-124页 |
4.4.3 位移响应分析 | 第124-126页 |
4.4.4 计算误差与计算时间 | 第126-128页 |
4.5 总结 | 第128-129页 |
5 自适应步长法在三维地震液化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9-151页 |
5.1 三维堤坝地震液化分析 | 第129-137页 |
5.1.1 计算模型 | 第129-131页 |
5.1.2 三维堤坝模型的超孔隙水压力比分析 | 第131-133页 |
5.1.3 三维堤坝模型的位移响应分析 | 第133-135页 |
5.1.4 计算误差及计算时间 | 第135-137页 |
5.2 三维沉箱式码头结构地震液化分析 | 第137-150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137-140页 |
5.2.2 超孔隙水压力分析 | 第140-144页 |
5.2.3 沉箱码头位移分析 | 第144-147页 |
5.2.4 计算误差及计算时间 | 第147-150页 |
5.3 总结 | 第150-1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5页 |
6.1 结论 | 第151-153页 |
6.2 创新点 | 第153-154页 |
6.3 展望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69-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