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碳包覆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1-14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第11-12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和优缺点第12页
        1.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2-14页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第14-19页
        1.2.1 层状结构正极材料LiCoO_2、LiNiO_2、LiMnO_2、LiNi_(1/3)Mn_(1/3)Co_(1/3)O_2第14-16页
        1.2.2 尖晶石结构LiMn2O_4第16-17页
        1.2.3 橄榄石结构LiFePO_4第17-19页
    1.3 关于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第19-21页
        1.3.1 高温固相合成法第19页
        1.3.2 碳热还原法第19-20页
        1.3.3 溶胶凝胶法第20页
        1.3.4 新型合成方法流变相法第20-21页
    1.4 关于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改性方法的研究第21-24页
        1.4.1 碳包覆改性研究第21-22页
        1.4.2 金属单质包覆改性研究第22页
        1.4.3 金属氧化物包覆改性研究第22-23页
        1.4.4 金属掺杂第23-24页
        1.4.5 控制形貌特征第24页
    1.5 本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研究方法第27-33页
    2.1 实验试剂第27页
    2.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3 研究方法及原理第28-33页
        2.3.1 材料制备方法第28-29页
        2.3.2 材料改性方法第29页
        2.3.3 前驱体热重分析第29页
        2.3.4 材料结构及形貌表征第29-30页
        2.3.5 电极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30页
        2.3.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0-33页
第3章 采用传统碳源包覆改性Li_3V_2(PO_4)_3 的研究第33-40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第33-34页
        3.2.1 材料的制备第33-34页
        3.2.2 电池的组装第34页
        3.2.3 样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3.3.1 样品XRD分析第34-35页
        3.3.2 样品形貌分析第35-36页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6-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新型碳源环糊精包覆改性Li_3V_2(PO_4)_3 的研究第40-54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第40-41页
        4.2.1 材料的制备第40-41页
        4.2.2 电池的组装第41页
        4.2.3 样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52页
        4.3.1 样品前躯体热重分析第41-42页
        4.3.2 相同温度下最佳包覆量材料研究第42-44页
        4.3.3 最佳包覆量材料不同温度性能研究第44-45页
        4.3.4 最优条件合成材料性能研究第45-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新型碳源海藻酸包覆改性Li_3V_2(PO_4)_3 的研究第54-63页
    5.1 前言第54页
    5.2 实验第54-55页
        5.2.1 材料的制备第54页
        5.2.2 电池的组装第54-55页
        5.2.3 样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5.3.1 样品XRD分析第55-56页
        5.3.2 样品SEM分析第56-57页
        5.3.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7-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老挝对华政策及其影响因素
下一篇:超快速充放电Li4Ti5O12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