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制环境下的低秩协同人脸性别识别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人脸性别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常用人脸库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常用的人脸性别识别方法 | 第18-28页 |
2.1 常用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 第18-20页 |
2.2 常用的人脸性别分类方法 | 第20-23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2.3.1 基于Gabor+PCA特征的实验 | 第25-26页 |
2.3.2 基于LBP特征的实验 | 第26页 |
2.3.3 基于CNN和DBN的分类实验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性别识别方法 | 第28-46页 |
3.1 稀疏编码 | 第28-37页 |
3.2 鲁棒稀疏编码 | 第37-42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基于低秩分解和协同表示的人脸性别识别方法 | 第46-65页 |
4.1 低秩分解 | 第47-52页 |
4.2 协同表示 | 第52-55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5页 |
4.3.1 低秩分解对比实验 | 第56-58页 |
4.3.2 协同表示对比实验 | 第58-62页 |
4.3.3 LRDCR对比实验 | 第62-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1 程序清单 | 第73-7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5-76页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