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信IPTV平台承载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课题来源与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设计需求分析 | 第13-24页 |
| ·概述 | 第13-20页 |
| ·IPTV视频原理和基础 | 第13页 |
| ·IPTV业务与特性概述 | 第13-15页 |
| ·IPTV平台组件概述 | 第15-16页 |
| ·IPTV平台组件层面概述 | 第16-18页 |
| ·IPTV平台网络架构概述 | 第18-19页 |
| ·IPTV平台网络设备概述 | 第19-20页 |
| ·IPTV平台视频承载协议概述 | 第20页 |
| ·建设需求 | 第20-24页 |
| ·规模需求 | 第20-21页 |
| ·带宽需求 | 第21-22页 |
| ·安全需求 | 第22页 |
| ·QoS需求 | 第22-23页 |
| ·IPTV视频体验需求 | 第23页 |
| ·IPTV运行维护的要求 | 第23-24页 |
| 第3章 承载网络架构设计 | 第24-36页 |
| ·承载网络现状 | 第24-26页 |
| ·承载网络框架 | 第26-28页 |
| ·承载网框架 | 第26-27页 |
| ·江西电信IPTV承载网总体框架 | 第27-28页 |
| ·承载网络设计 | 第28-33页 |
| ·省中心节点承载网络设计 | 第29-31页 |
| ·南昌POP点承载网络设计 | 第31-33页 |
| ·其他POP点承载网络设计 | 第33页 |
| ·组播网络设计 | 第33-36页 |
| ·POP点之间组播网络设计 | 第33-34页 |
| ·业务接入层组播网络设计 | 第34-36页 |
| 第4章 业务接入的设计和实现 | 第36-50页 |
| ·IP地址设计 | 第36-37页 |
| ·用户地址设计 | 第36页 |
| ·系统地址设计 | 第36-37页 |
| ·VLAN规划设计 | 第37-38页 |
| ·业务认证方式设计 | 第38-42页 |
| ·宽带认证方式设计 | 第38-40页 |
| ·IPTV平台认证方式设计 | 第40-42页 |
| ·各类场景的业务接入设计 | 第42-47页 |
| ·传统DSLAM设备接入 | 第42-43页 |
| ·传统LAN接入 | 第43-44页 |
| ·FTTB下的DSLAM接入 | 第44-45页 |
| ·FTTB下的LAN接入 | 第45-46页 |
| ·FTTH接入 | 第46-47页 |
| ·设备配置设计 | 第47-50页 |
| ·宽带接入设备配置设计 | 第47-48页 |
| ·汇聚交换机配置设计 | 第48页 |
| ·OLT设备配置设计 | 第48-49页 |
| ·ONU设备配置设计 | 第49页 |
| ·DSLAM设备配置设计 | 第49-50页 |
| 第5章 平台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设计 | 第50-55页 |
| ·安全性设计 | 第50-52页 |
| ·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 第50页 |
| ·组播路由安全 | 第50-51页 |
| ·承载网络安全 | 第51-52页 |
| ·网络安全边界保护 | 第52页 |
| ·网络可靠性设计 | 第52-55页 |
| ·组播源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52-53页 |
| ·RP的可靠性设计 | 第53-54页 |
| ·POP点出口中继的可靠性设计 | 第54-55页 |
| 第6章 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第55-60页 |
| ·IPTV承载网的QOS保障 | 第55-56页 |
| ·背景需求 | 第55页 |
| ·解决方案 | 第55-56页 |
| ·IPTV业务对于承载网络参数的指标化研究 | 第56-57页 |
| ·背景需求 | 第56页 |
| ·解决方案 | 第56-57页 |
| ·IPTV承载网络故障的快速定位的分析和研究 | 第57-60页 |
| ·背景需求 | 第57页 |
| ·解决方案 | 第57-6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