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模糊多状态不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第11-12页 |
1.2.2 模糊多状态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离散时间模糊多状态不可修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 第16-32页 |
2.1 离散时间下多状态不可修部件 | 第16-19页 |
2.1.1 多状态不可修部件Markov模型 | 第16-17页 |
2.1.2 多状态不可修部件模糊Markov模型 | 第17-19页 |
2.2 模糊Lz变换法 | 第19-20页 |
2.3 模糊多状态不可修系统的可靠度评估 | 第20-24页 |
2.4 数值算例 | 第24-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离散时间下具有模糊二态部件的多状态可修系统可用度分析 | 第32-48页 |
3.1 离散时间下模糊多状态可修系统描述 | 第32-33页 |
3.2 离散时间下二态部件的Markov模型 | 第33-34页 |
3.3 离散时间下模糊二态部件的Markov模型 | 第34-36页 |
3.4 模糊多状态可修系统的可用度评估 | 第36-40页 |
3.4.1 系统的模糊状态概率和模糊性能水平 | 第36-39页 |
3.4.2 系统的模糊瞬时可用度评估 | 第39-40页 |
3.5 数值算例 | 第40-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离散时间下具有模糊多态部件的多状态可修系统可用度分析 | 第48-64页 |
4.1 离散时间下多状态可修部件 | 第48-52页 |
4.1.1 多状态可修部件Markov模型 | 第48-50页 |
4.1.2 模糊多状态可修部件Markov模型 | 第50-52页 |
4.2 离散时间模糊Lz变换 | 第52-54页 |
4.3 模糊多状态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评估 | 第54-58页 |
4.4 数值算例 | 第58-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