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第三方支付类移动电子钱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1 研究意义第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论文框架第16页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第16-18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1.4.2 研究难点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8-31页
    2.1 第三方支付类移动电子钱包的相关概念第18-19页
        2.1.1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第18页
        2.1.2 第三方支付类移动电子钱包的相关概念第18-19页
    2.2 使用意愿的相关理论第19-20页
        2.2.1 使用意愿的概念第19页
        2.2.2 使用意愿的维度第19-20页
    2.3 科技接受模型理论的相关研究第20-24页
        2.3.1 理性行为理论第20-21页
        2.3.2 计划行为理论第21-22页
        2.3.3 科技接受模型第22-23页
        2.3.4 科技接受模型的相关实证研究第23-24页
    2.4 感知风险理论第24-27页
        2.4.1 感知风险的概念第24-25页
        2.4.2 感知风险的维度第25-26页
        2.4.3 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2.5 创新扩散理论第27-29页
        2.5.1 创新扩散理论的概念第27-28页
        2.5.2 创新扩散理论的影响因素第28-29页
    2.6 研究述评第29-31页
第3章 构建模型及研究假设第31-36页
    3.1 第三方支付类移动电子钱包的使用意愿模型构建第31-32页
        3.1.1 研究思路第31-32页
        3.1.2 构建模型第32页
    3.2 变量定义第32-33页
    3.3 研究假设第33-36页
        3.3.1 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假设第33-34页
        3.3.2 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假设第34-35页
        3.3.3 使用态度的中介作用第35-36页
第4章 问卷调查及分析方法第36-40页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第36-38页
    4.2 问卷发放及回收第38页
    4.3 问卷分析方法第38-40页
第5章 实证分析第40-53页
    5.1 样本的描述统计分析第40-42页
        5.1.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第40-41页
        5.1.2 第三方支付类移动电子钱包使用情况统计分析第41-42页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2-46页
        5.2.1 信度分析第42-43页
        5.2.2 效度分析第43-46页
    5.3 相关分析第46-47页
        5.3.1 使用态度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6页
        5.3.2 使用意愿与感知有用性的相关分析第46-47页
        5.3.3 使用意愿与使用态度的相关分析第47页
    5.4 回归分析第47-53页
        5.4.1 使用态度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7-49页
        5.4.2 使用意愿与感知有用性的回归分析第49-50页
        5.4.3 使用意愿与使用态度的回归分析第50-51页
        5.4.4 使用态度的中介效应分析第51-53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研究对策及建议第53-54页
    6.3 研究局限第54-55页
    6.4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VEGF家族及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
下一篇:胶质瘤中TERT启动子区突变对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