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1章 黄君璧前期的艺术历程及入蜀之前的时代背景 | 第11-17页 |
1.1 黄君璧前期的艺术历程 | 第11-14页 |
1.1.1 师法名家名作的早期求学经历(1914年—1922年) | 第11-13页 |
1.1.2 交游广浙的早期画坛游历经历(1923年—1936年) | 第13-14页 |
1.2 入蜀之前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1.2.1 社会政治背景 | 第15页 |
1.2.2 国画创作领域的背景 | 第15-17页 |
第2章 蛰居蜀地:黄君璧的交游与足迹 | 第17-25页 |
2.1 与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的交往情况 | 第17-22页 |
2.1.1 与徐悲鸿探索近代美术教育 | 第17-19页 |
2.1.2 与张大千互赠藏画 | 第19-20页 |
2.1.3 与傅抱石亦师亦友 | 第20-22页 |
2.2 游历与写生情况 | 第22-25页 |
2.2.1 史料中黄君璧的蜀中足迹 | 第22-23页 |
2.2.2 写生作品中黄君璧的蜀中足迹 | 第23-25页 |
第3章 黄君璧蜀中时期的绘画风格 | 第25-42页 |
3.1 蜀中时期的绘画语言形式 | 第25-33页 |
3.1.1 主题内容 | 第25-28页 |
3.1.2 构图样式 | 第28-30页 |
3.1.3 赋彩风格 | 第30-31页 |
3.1.4 点景形象 | 第31-33页 |
3.2 蜀中时期的笔墨技法体现 | 第33-39页 |
3.2.1 云法 | 第33-34页 |
3.2.2 水法 | 第34-36页 |
3.2.3 石法 | 第36-38页 |
3.2.4 树法 | 第38-39页 |
3.3 蜀中时期的画面意境 | 第39-42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2-47页 |
4.1 蜀中游历对黄君璧绘画创作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 黄君璧蜀中游历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