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含脱氢丙氨酸的磷酸化MAPK多肽修饰并抑制OspF/SpvC活性,以及OspF入核的机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三型分泌系统第11-14页
        1.1.1 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系统简介第11-12页
        1.1.2 三型分泌系统的组成第12-13页
        1.1.3 沙门氏菌的三型分泌系统第13-14页
        1.1.4 志贺氏菌的三型分泌系统第14页
    1.2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第14-18页
        1.2.1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的发现第15-16页
        1.2.2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的催化机制第16-18页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位点特异性抑制剂的设计第19-35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19-24页
        2.2.1 材料第19-20页
            2.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2.1.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2.1.3 实验仪器第20页
        2.2.2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2.2.1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第20-21页
                2.2.2.1.1 蛋白的诱导表达和裂解液上清的制备第20-21页
                2.2.2.1.2 OspF蛋白的纯化第21页
                2.2.2.1.3 SpvC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的纯化第21页
            2.2.2.2 含脱氢丙氨酸的MAPK多肽的制备第21-22页
            2.2.2.3 酶与多肽的交联反应第22-24页
                2.2.2.3.1 pT-pY-Erk2与OspF共价交联第22页
                2.2.2.3.2 pS/pT-pY-Erk2与SpvC的共价交联第22页
                2.2.2.3.3 pS-pY-P38与SpvC的共价交联第22页
                2.2.2.3.4 △S-pY-Erk2与SpvC的共价交联第22页
                2.2.2.3.5 含脱氢丙氨酸的磷酸化MAPK多肽与SpvC的共价交联第22-23页
                2.2.2.3.6 pH对交联效率的影响第23页
                2.2.2.3.7 质谱鉴定共价交联位点第23页
                2.2.2.3.8 不饱和氨基酸的紫外-可见光谱第23页
                2.2.2.3.9 N-乙酰半胱氨酸与不饱和多肽的反应第23页
                2.2.2.3.10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酶活性测定第23-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2.3.1 MAPK多肽对酶的共价修饰反应第24-31页
            2.3.1.1 磷酸化多肽与磷酸苏氨酸裂合酶共价交联产物的生成第24-27页
            2.3.1.2 共价交联位点的鉴定第27-28页
            2.3.1.3 赖氨酸侧链氨基的pKa对交联反应的影响第28-31页
        2.3.2 共价交联抑制酶活性第31-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OspF入核的机制第35-47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6-38页
        3.2.1 材料第36-37页
            3.2.1.1 实验材料第36页
            3.2.1.2 实验试剂第36页
            3.2.1.3 实验仪器第36-37页
        3.2.2 方法第37-38页
            3.2.2.1 质粒的构建第37页
            3.2.2.2 蛋白的纯化立第37页
            3.2.2.3 GST PULL DOWN实验第37页
            3.2.2.4 Shigella 感染实验第37-38页
            3.2.2.5 转染质粒观测蛋白入核实验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3.1 OspF/SpvC入核情况第38-39页
        3.3.2 OspF入核不依赖于与Erk的结合第39-40页
        3.3.3 OspF核定位序列的鉴定第40-42页
        3.3.4 OspF的核定位序列通过与Kap 1结合而入核第42-43页
    3.4 讨论第43-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53页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建筑文化在“三品草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的人文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