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展简介 | 第12-17页 |
1.1.1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及其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1.2 白光发光二极管 | 第16-17页 |
1.2 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2.1 蓝光LED芯片用发光材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18页 |
1.2.2 (近)紫外LED芯片用发光材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18-24页 |
1.2.2.1 (近)紫外LED芯片用蓝色发光材料 | 第18-19页 |
1.2.2.2 (近)紫外LED芯片用绿色发光材料 | 第19-21页 |
1.2.2.3 (近)紫外LED芯片用红色发光材料 | 第21-22页 |
1.2.2.4 (近)紫外LED芯片用单一基质白光发光材料 | 第22-24页 |
1.3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思路以及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24页 |
1.3.2 选题思路及内容 | 第24-2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2.1 样品的制备 | 第33-35页 |
2.1.1 原料 | 第33-34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34页 |
2.1.3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35-40页 |
2.2.1 DTA-TGA | 第35页 |
2.2.2 XRD | 第35页 |
2.2.3 FT-IR | 第35-36页 |
2.2.4 漫反射光谱 | 第36页 |
2.2.5 荧光光谱及变温发射光谱 | 第36-37页 |
2.2.6 荧光寿命 | 第37页 |
2.2.7 发光效率 | 第37-38页 |
2.2.8 色坐标、色温及显色指数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近)紫外LED芯片用绿色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0-66页 |
3.1 (近)紫外LED芯片用绿色发光材料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0-46页 |
3.1.1 引言 | 第40页 |
3.1.2 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绿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3.1.3 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绿色发光材料的物相成分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1.4 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绿色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研究 | 第42-44页 |
3.1.5 温度对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绿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 | 第44-45页 |
3.1.6 Sr_4La_2Ca_4(PO_4)_6O_2:Ce~(3+)绿色发光材料的器件封装性能研究 | 第45-46页 |
3.1.7 小结 | 第46页 |
3.2 (近)紫外LED芯片用绿色发光材料NaBaScSi_2O_7:Eu~(2+)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6-56页 |
3.2.1 引言 | 第46-47页 |
3.2.2 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47页 |
3.2.3 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物相成分分析 | 第47页 |
3.2.4 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DRS光谱分析 | 第47-49页 |
3.2.5 NNaBaScSi_2O_7基质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3.2.6 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发光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3.2.7 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Eu~(2+)的格位占据情况研究 | 第51-54页 |
3.2.8 温度对NaBaScSi_2O_7:Eu~(2+)绿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研究 | 第54-55页 |
3.2.9 小结 | 第55-56页 |
3.3 (近)紫外LED芯片用绿色发光材料CaZr_4(PO_4)_6:Eu~(2+)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56-62页 |
3.3.1 引言 | 第56页 |
3.3.1 CaZr_4(PO_4)_6:Eu~(2+)绿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56-57页 |
3.3.3 CaZr_4(PO_4)_6:Eu~(2+)绿色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3.3.4 CaZr_4(PO_4)_6:Eu~(2+)绿色发光材料的物相成分分析 | 第58页 |
3.3.5 CaZr_4(PO_4)_6:Eu~(2+)绿色发光材料的自还原发光特性研究 | 第58-61页 |
3.3.6 CaZr_4(PO_4)_6:Eu~(2+)绿色发光材料的自还原发光机理 | 第61-62页 |
3.3.7 小结 | 第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四章 (近)紫外LED用红色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66-80页 |
4.1 (近)紫外LED用红色发光材料Ca_(19)Mg_2(PO_4)_(14):Eu~(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66-78页 |
4.1.1 引言 | 第66页 |
4.1.2 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66-67页 |
4.1.3 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条件探索 | 第67-68页 |
4.1.4 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物相纯度分析 | 第68-69页 |
4.1.5 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4.1.6 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发光光谱分析 | 第71-75页 |
4.1.7 温度对Ca_(19)Mg_2(PO_4)_(14):Eu~(3+)红色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75-77页 |
4.1.8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五章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80-108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Ce~(3+),Mn~(2+)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80-93页 |
5.2.1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Ce~(3+),Mn~(2+)的制备 | 第80-81页 |
5.2.2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Ce~(3+),Mn~(2+)的物相成分分析 | 第81-82页 |
5.2.3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Ce~(3+),Mn~(2+)的DRS光谱分析 | 第82-83页 |
5.2.4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Ce~(3+)的发光光谱分析以及其格位占据情况 | 第83-86页 |
5.2.5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CLSPO:Mn~(2+)的发光光谱分析以及其格位占据情况 | 第86-87页 |
5.2.6 CLSPO:Ce~(3+),Mn~(2+)的发光光谱以及Ce~(3+),Mn~(2+)间能量传递机理分析 | 第87-92页 |
5.2.7 小结 | 第92-93页 |
5.3 (近)紫外LED用白光发射发光材料Sr_(10)[(PO_4)_(5.5)(BO_4)_(0.5)](BO_2):Eu~(2+),Mn~(2+),Tb~(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93-105页 |
5.3.1 SPB:Eu~(2+),Mn~(2+),Tb~(3+)的制备 | 第93页 |
5.3.2 SPB:Eu~(2+),Mn~(2+),Tb~(3+)的物相成分以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93-97页 |
5.3.3 SPB:Eu~(2+),SPB:Mn~(2+)的发光光谱分析 | 第97-98页 |
5.3.4 SPB:Eu~(2+),Mn~(2+)的发光光谱以及能量传递情况分析 | 第98-101页 |
5.3.5 SPB:Eu~(2+),Mn~(2+),Tb~(3+)的发光光谱以及能量传递情况分析 | 第101-104页 |
5.3.6 SPB:0.01Eu~(2+),0.035Tb~(3+),0.15Mn~(2+)样品的温度猝灭光谱研究 | 第104页 |
5.3.7 小结 | 第104-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109-111页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