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2.1 优质专用小麦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农业产业化 | 第21页 |
2.1.2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 第21页 |
2.1.3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 | 第21页 |
2.2 农业产业链和优质专用小麦产业链 | 第21-23页 |
2.3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类型和特征 | 第23-24页 |
2.3.1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类型 | 第23-24页 |
2.3.2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特征 | 第24页 |
2.4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理论 | 第24-26页 |
2.4.1 农业产业链理论 | 第24-25页 |
2.4.2 农业产业市场交易理论 | 第25页 |
2.4.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2.5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定位与作用 | 第26-28页 |
2.5.1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定位 | 第26页 |
2.5.2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的粮食生产 | 第26页 |
2.5.3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的深加工 | 第26-27页 |
2.5.4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的龙头企业 | 第27页 |
2.5.5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联接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驻马店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8-39页 |
3.1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条件分析 | 第28-31页 |
3.1.1 区位优势 | 第28-29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9-30页 |
3.1.3 农业技术条件 | 第30页 |
3.1.4 政策条件 | 第30-31页 |
3.1.5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1页 |
3.2 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3.2.1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 第31-32页 |
3.2.2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进一步优化 | 第32页 |
3.2.3 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与推广有重大突破 | 第32页 |
3.2.4 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初步显现 | 第32-33页 |
3.2.5 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 第33页 |
3.2.6 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成效明显 | 第33-34页 |
3.3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预测和前景分析 | 第34-36页 |
3.3.1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细分与定位 | 第34-35页 |
3.3.2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竞争能力比较 | 第35页 |
3.3.3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量预测 | 第35-36页 |
3.3.4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前景展望 | 第36页 |
3.4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3.4.1 农户分散经营严重 | 第36-37页 |
3.4.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 第37页 |
3.4.3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滞后 | 第37页 |
3.4.4 基础设施落后 | 第37-38页 |
3.4.5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驻马店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战略架构 | 第39-46页 |
4.1 战略思路 | 第39页 |
4.2 战略目标 | 第39页 |
4.3 发展原则 | 第39-41页 |
4.3.1 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原则 | 第40页 |
4.3.2 产业化的原则 | 第40页 |
4.3.3 优质优价政策原则 | 第40-41页 |
4.3.4 质量效益型产业原则 | 第41页 |
4.4 发展模式 | 第41-44页 |
4.4.1 深加工增值模式 | 第41页 |
4.4.2 加工业主导模式 | 第41-42页 |
4.4.3 产业一体化模式 | 第42-43页 |
4.4.4 综合开发的模式 | 第43-44页 |
4.5 发展路径 | 第44-46页 |
4.5.1 确定小麦产业化开发的重点 | 第44页 |
4.5.2 加强新品种多点产量鉴定和生产示范 | 第44页 |
4.5.3 培育小麦生产和转化基地 | 第44页 |
4.5.4 打造小麦转化产品市场 | 第44页 |
4.5.5 增强服务意识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驻马店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 第46-53页 |
5.1 加快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 | 第46页 |
5.2 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质量检测体系 | 第46-47页 |
5.2.1 加快新品种的引进 | 第46页 |
5.2.2 科学培育选育 | 第46-47页 |
5.2.3 建立健全小麦质量检测体系 | 第47页 |
5.3 打造驻马店优质小麦品牌 | 第47-48页 |
5.3.1 组织标准化生产 | 第47页 |
5.3.2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 | 第47-48页 |
5.3.3 实施名牌战略 | 第48页 |
5.4 增强小麦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 第48-49页 |
5.4.1 大力发展小麦加工业和食品业 | 第48页 |
5.4.2 优先推荐 | 第48-49页 |
5.4.3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 第49页 |
5.4.4 增加资金投入 | 第49页 |
5.4.5 政府进行贷款贴息 | 第49页 |
5.5 加强产销衔接,在市场化程度上取得新的突破 | 第49-50页 |
5.5.1 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中介组织 | 第49-50页 |
5.5.2 规范订单的内容和形式 | 第50页 |
5.5.3 逐步开拓国外市场 | 第50页 |
5.6 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 第50页 |
5.7 积极创造农业融资环境,实现多元化投入 | 第50-51页 |
5.8 把握政策,确保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 | 第51-53页 |
5.8.1 实现粮食流通总量大提升 | 第51页 |
5.8.2 推进粮食加工产业大跨越 | 第51-52页 |
5.8.3 促进放心粮油建设大提高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2 问题和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