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建筑论文

天津市城市建筑工地与工业堆料场扬尘污染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大气中扬尘颗粒物的来源与成因分析第9-10页
        1.1.2 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概述及特点第10页
        1.1.3 工业堆料场扬尘污染的概述及特点第10页
        1.1.4 城市建筑工地与工业堆料场扬尘危害健康第10-11页
    1.2 国内外对建筑扬尘及工业堆料场扬尘污染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3 天津市区域概况第11-12页
        1.3.1 地理位置第11页
        1.3.2 地形地貌特征与气象条件第11-12页
        1.3.3 空气质量状况第12页
    1.4 天津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排放特征第12-16页
        1.4.1 天津市建筑工地现状第12-13页
        1.4.2 天津市建筑工地扬尘日污染排放特征第13-15页
        1.4.3 天津市建筑工地扬尘季节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第15页
        1.4.4 天津市建筑工地扬尘不同施工阶段污染物排放特征第15-16页
    1.5 天津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特征第16-19页
        1.5.1 天津市工业堆料场现状第16-17页
        1.5.2 天津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特征第17-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2页
        1.6.1 取样实验方法的概述与比较第19-21页
        1.6.2 非取样实验方法的概述与比较第21-22页
    1.7 课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2-24页
        1.7.1 课题的意义第22-23页
        1.7.2 研究的具体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扬尘颗粒物的采集与分析第24-42页
    2.1 实验部分第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4页
        2.1.2 PM_(10)样品采集第24页
    2.2 实验样品分析第24-26页
        2.2.1 样品浓度分析步骤第24-25页
        2.2.2 样品无机金属及化合物分析步骤第25-26页
    2.3 城市建筑工地扬尘PM_(10)样品分析与数据讨论第26-33页
        2.3.1 地基建设阶段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26-28页
        2.3.2 土方开挖阶段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28-30页
        2.3.3 主体建设阶段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30-32页
        2.3.4 主体装修阶段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32-33页
    2.4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PM_(10)样品分析及数据讨论第33-41页
        2.4.1 规模≤ 5000 m~2堆料场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34-36页
        2.4.2 规模介于 1×10~4 -1×10~5 m~2堆料场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36-38页
        2.4.3 规模≥ 1×10~5 m~2堆料场扬尘PM_(10)样品分析第38-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排放模拟第42-53页
    3.1 FDM的简介第42页
    3.2 城市建筑工地光散射监测分析第42-44页
        3.2.1 光散射监测地基建设阶段扬尘数据分析第42-43页
        3.2.2 光散射监测土方开挖阶段扬尘数据分析第43页
        3.2.3 光散射监测主体建设阶段扬尘数据分析第43-44页
        3.2.4 光散射监测主体装修阶段扬尘数据分析第44页
    3.3 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排放量计算第44-45页
        3.3.1 城市建筑扬尘排放因子的校正第44-45页
    3.4 城市建筑工地多种环境扬尘排放的模拟第45-52页
        3.4.1 各种规模工地坐标的建立第45-47页
        3.4.2 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排放模拟第47-49页
        3.4.3 城市建筑工地多场景PM_(10)排放的模拟第49-50页
        3.4.4 区域PM_(10)浓度值比较第50-51页
        3.4.5 各条件下PM_(10)排放浓度第51页
        3.4.6 下风向PM_(10)浓度排放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模拟第53-63页
    4.1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监测分析第53-55页
        4.1.1 光散射监测小规模堆料场数据分析第53-54页
        4.1.2 光散射监测大规模堆料场数据分析第54-55页
    4.2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量的计算第55页
        4.2.1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因子的校正第55页
    4.3 城市工业堆料场扬尘排放模拟第55-59页
        4.3.1 建立各规模工业堆料场坐标第55-57页
        4.3.2 城市工业堆料场PM_(10)排放模拟第57-59页
    4.4 城市工业堆料场多场景PM_(10)排放模拟第59-62页
        4.4.1 城市工业堆料场PM_(10)排放模拟第59-60页
        4.4.2 区域PM_(10)浓度值比较第60-61页
        4.4.3 各条件下PM_(10)排放浓度第61页
        4.4.4 下风向PM_(10)浓度排放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性质研究
下一篇:“日落条款”视野下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