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晶状体蛋白与白内障 | 第11-14页 |
1.1.1 晶状体蛋白的简介 | 第11-13页 |
1.1.2 白内障 | 第13-14页 |
1.2 硅油的性质及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硅油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1.2.2 使用特点及优势 | 第14-15页 |
1.2.3 硅油医学上应用 | 第15页 |
1.2.4 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 | 第15-16页 |
1.3 蛋白质的折叠与淀粉样积聚 | 第16-19页 |
1.3.1 蛋白质的折叠 | 第16-17页 |
1.3.2 蛋白淀粉样积聚与疾病 | 第17-18页 |
1.3.3 蛋白质积聚的原因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提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 第21-27页 |
2.1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简介和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 荧光光谱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 | 第22-25页 |
2.2.1 通过蛋白质固有荧光探测其结构变化 | 第23页 |
2.2.2 1-苯胺基萘8磺酸荧光探针探测蛋白疏水区域变化 | 第23页 |
2.2.3 硫磺素T荧光探针检测蛋白 β 片层含量变化 | 第23-25页 |
2.3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硅油促进晶状体蛋白积聚 | 第27-49页 |
3.1 硅油对晶状体蛋白积聚程度影响 | 第27-34页 |
3.1.1 使用SDS-PAGE分析蛋白的积聚程度 | 第27-29页 |
3.1.2 蛋白溶液浊度测量 | 第29-33页 |
3.1.3 蛋白积聚颗粒的粒径分布分析与浓度差异测量 | 第33-34页 |
3.2 硅油对晶状体蛋白结构的影响研究 | 第34-42页 |
3.2.1 利用疏水荧光探针ANS检测蛋白疏水性变化 | 第34-37页 |
3.2.2 刚果红染色法鉴定蛋白积聚物 | 第37-38页 |
3.2.3 Th T荧光探针检测晶状体蛋白的 β-片层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4 使用圆二色谱仪测量晶状体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39-42页 |
3.3 硅油对晶状体蛋白积聚形貌的影响探究 | 第42-49页 |
3.3.1 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蛋白积聚物形貌 | 第42-49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9-53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展望 | 第50-53页 |
4.2.1 硅油填充术后向脑内迁移 | 第50页 |
4.2.2 医药容器硅油的污染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