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能量连续可调激光康普顿散射光源的研制和相关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8-34页
    1.1 激光电子康普顿X/γ 光源的兴起和应用第18-21页
        1.1.1 LCS X/γ 光源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9-20页
        1.1.2 LCS X/γ 光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20-21页
    1.2 国内外激光电子康普顿X/γ 光源的研究现状第21-26页
    1.3 基于上海光源大科学平台的LCS光源研制介绍第26-32页
        1.3.1 LCS原理性实验装置SINAP-Ⅰ,SINAP-Ⅱ第26-27页
        1.3.2 基于储存环的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的装置第27-28页
        1.3.3 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XFEL)的LCS装置提案第28-30页
        1.3.4 基于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HXFEL)的LCS装置提案第30-3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结构和创新点第32-34页
        1.4.1 论文研究基础和目标第32页
        1.4.2 论文内容结构第32-33页
        1.4.3 论文工作的特点和创新点第33-34页
2 激光电子康普顿X/γ 光源的原理第34-46页
    2.1 单光子和单电子的康普顿散射过程第34-39页
        2.1.1 散射光子能量第34-37页
        2.1.2 散射光子微分截面第37-39页
    2.2 电子束团和光子束团的康普顿散射过程第39-44页
        2.2.1 电子束团和光子束团的归一化密度分布第39-40页
        2.2.2 激光康普顿光源的 γ 光产额第40-42页
        2.2.3 激光康普顿光源的脉冲长度第42-43页
        2.2.4 激光康普顿光源的分辨率第43-44页
    2.3 激光康普顿光源的能量调节方法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能量可调康普顿X/γ 光源SINAP-Ⅲ的研制第46-62页
    3.1 电子加速器系统第47-49页
    3.2 激光系统第49-51页
        3.2.1 激光光路设计第49-50页
        3.2.2 系统的相关部件的准备第50-51页
    3.3 同步系统第51-54页
        3.3.1 同步系统的方案设计第51-52页
        3.3.2 同步系统各组件性能测试第52-54页
    3.4 伽玛光探测器与数据获取系统第54-60页
        3.4.1 探测器第54页
        3.4.2 电子学第54-56页
        3.4.3 数据获取系统第56-57页
        3.4.4 探测系统的性能测试第57-60页
            1. 能量刻度第57-58页
            2. 稳定性第58-59页
            3. DAQ的效率第59-60页
    3.5 小结第60-62页
4 SINAP-Ⅲ关键设备——变角度康普顿散射相互作用腔第62-84页
    4.1 相互作用腔设计难点和要求第62-63页
    4.2 主要部件设计过程第63-80页
        4.2.1 腔内变角度光路设计第63-76页
            1. 基本的光路构成第63-64页
            2. 光路的优化第64-76页
        4.2.2 调节与观测部件设计第76-80页
            1. 调节部件第76-79页
            2. 观测部件第79-80页
    4.3 总体设计参数汇总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5 基于激光康普顿散射的新型能量定标方法学第84-94页
    5.1 精确定标X/γ 探测器的意义第84页
    5.2 基于激光康普顿散射的能量定标方法学的原理和特点第84-86页
    5.3 基于LCS能量定标的关键点——确定康普顿边的位置第86-88页
        1. 直线拟合法第86-88页
        2. erf函数拟合法第88页
        3. R. Klein模型拟合法第88页
    5.4 模拟测试定标方法的精度以及相关讨论第88-93页
        5.4.1 给定激光入射角后的 ΔE_(max)估测第89-90页
        5.4.2 整个激光入射角的范围内的 ΔE_(max)和 δE_(max)估测第90-91页
        5.4.3 偏差修正第91-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基于激光康普顿散射的 γ 光CT第94-132页
    6.1 CT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第94-96页
    6.2 激光康普顿散射 γ 光CT的特点第96-97页
    6.3 激光康普顿散射 γ 光CT实验第97-130页
        6.3.1 整体实验简述第97-98页
        6.3.2 γ 光源能量的选择第98-103页
        6.3.3 模型准备第103-108页
            1. 尺寸估算第103-105页
            2. 形状设计第105-108页
        6.3.4 单次曝光时间Texpo估算第108-111页
        6.3.5 CT数据处理第111-124页
            1. 模型CT重建流程简述第111-116页
            2. 单张 γ 相片的光强归一化第116-120页
            3. 多张 γ 相片的光强归一化第120-124页
        6.3.6 模型重建的品质分析和讨论第124-130页
            1. 对比度(衰减系数 μ)的分辨率第124-129页
            2. 空间分辨率第129-130页
            3. 增加采样次数的对重建质量的影响第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7 结论和展望第132-134页
    7.1 结论第132-133页
    7.2 展望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发表论文和学术报告清单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机构中青年社会工作者焦虑、抑郁的测量与研究--以南京市社会工作机构为例
下一篇: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