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5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关于软件外包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关于技术溢出的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简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软件外包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 | 第19-23页 |
2.1 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基于阿罗的干中学模型的分析 | 第19页 |
2.1.2 基于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的分析 | 第19-20页 |
2.1.3 基于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的分析 | 第20页 |
2.2 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途径 | 第20-23页 |
2.2.1 示范和竞争效应 | 第20-21页 |
2.2.2 人力资本效应 | 第21页 |
2.2.3 产业关联效应 | 第21-22页 |
2.2.4 产业集聚效应 | 第22-23页 |
3 我国承接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我国承接软件外包现状概述 | 第23-26页 |
3.2 我国承接软件外包特点 | 第26-31页 |
3.2.1 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较小 | 第26-27页 |
3.2.2 承包市场以日本为主 | 第27页 |
3.2.3 软件外包企业主要集中于大城市 | 第27-28页 |
3.2.4 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不高 | 第28-29页 |
3.2.5 企业的资质认证在逐步提高 | 第29页 |
3.2.6 企业并购整合日益突出 | 第29-31页 |
4 我国承接软件外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31-39页 |
4.1 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 第31-32页 |
4.2 模型的选取和数据的说明 | 第32-34页 |
4.2.1 模型的选取 | 第32-33页 |
4.2.2 数据的说明 | 第33-34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4-39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34-35页 |
4.3.2 面板数据模型识别 | 第35-37页 |
4.3.3 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5.1 结论 | 第3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5.2.1 拓展市场空间,寻求多层次、高水平合作 | 第39-40页 |
5.2.2 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 第40-41页 |
5.2.3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41-42页 |
5.2.4 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